? ? ?2014年以來,低油價帶來的LNG進口成本降低一方面給亞洲各國下調國內氣價帶來壓力,另一方面吸引了更多參與者進入LNG行業。同期,隨著亞洲天然氣供需趨于寬松,各國天然氣供應商更加注重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逐漸意識到利用市場定價的必要性,加速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 ? 日本 ? ? ? 自1995年價改實施以來,日本政府逐步放開對工業、大型商業用戶的天然氣價格管制。2015年,日本政府更新了《能源戰略規劃》,加快引入可再生能源,提高核電機組效率,2030年LNG在日本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占比為27%。同年,日本政府頒布了《燃氣事業法》修正案,規定在2017年前后全面放開天然氣零售市場,將國際低氣價紅利引入終端環節。為了進一步保障和擴大用戶的選擇權,日本政府將在2022年剝離3家最大的城市燃氣企業——東京燃氣公司、大阪燃氣公司和東邦燃氣公司的輸氣管道業務。 ? ? ? 全面放開市場涉及巨大的市場體量。2017年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了“一個放開,兩個允許”,即天然氣價格對小型居民和 商業用戶放開,允許新進入者參與燃氣產業鏈各環節,允許用戶自由選擇供應商,這標志著日本天然氣零售市場全面自由化。雖然這只是天然氣市場系列開放的最后一環,但涉及的市場體量非常大。本次改革涉及的居民和商業用戶分別達2470萬和120萬,市場規模達200億美元,接近之前20年所放開的市場規模之和(217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對LNG接收站實施了強制性的第三方準入機制,LNG接收站的運營方不能拒絕合規準入訴求,使用費率必須一視同仁,且要實時公開庫容利用率等信息。 ? ? ? 市場自由化起步不盡如人意。日本“兩個允許”實施效果有限,天然氣市場全面放開以來,新進入供應商數量只有45個,遠不及電力市場改革后的新進入供應商數量(266個)。轉換天然氣供應源的用戶數量也普遍低于電力用戶,且不同地區轉換供應源的用戶數量差異較大,其中北海道、東京和九州地區幾乎沒有更改供應商的用戶。日本天然氣市場自由化實施效果不及電力,表面上與電力市場早一年左右開放有關,其實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天然氣零售環節的市場份額相對集中,以東京燃氣為首的4大燃氣分銷商坐擁70%以上的市場份額;二是上游資源并未真正放開,目前強制性的LNG第三方準入仍面臨很大阻力,LNG進口終端和管道等基礎設施仍主要由現有LNG進口商使用。 ? ? ? 氣電需求走低有望提升改革成效。在新進入的45個天然氣供應商中,電力公司占據絕大部分,它們在自由市場中的競爭力將取決于手中持有的LNG資源量。在日本,電力公司獲取上游LNG的能力很強,目前著名的日本LNG頭號買家JERA就是由兩個電力公司(東京電力和中部電力)共同出資成立的,因此,日本電力公司在燃氣領域的表現主要受LNG發電自用量的影響。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和核電的重啟,日本天然氣發電利用率有望下降,電力公司有望更加積極地邁向燃氣分銷領域。 ? ? ? 韓國 ? ? ? 目前韓國天然氣市場的管制程度仍然很高,上游采購和批發環節主要由韓國天然氣公司(KOGAS)壟斷,只有少數大型工業和發電用戶可以直接采購LNG,占韓國LNG進口的10%左右;零售環節有34個燃氣分銷商參與,均具有區域壟斷性質,未形成任何交易市場。因此,近兩年的韓國天然氣市場改革除了要充分利用國際LNG市場下行紅利,更多的是圍繞提升價格彈性、供應靈活性和能源使用效率來推進對天然氣資源利用的優化配置。 ? ? ? 新政府即將公布天然氣改革路線圖。韓國于2016年7月發布了能源政策修訂計劃,在鼓勵終端用戶直接進口LNG的同時,提出了從2025年起全面開放天然氣批發市場的目標。韓國新總統文在寅上臺后,著手抑煤控核,給天然氣更大的發展空間。新政府即將公布天然氣改革路線圖,旨在破除KOGAS一家獨大的局面,實現天然氣設施的第三方準入。在實施路徑上,預計韓國將效仿日本和美國的做法,即市場最先從批發環節放開,逐步過渡到零售環節。 ? ? ? 如何平衡公平與效率將決定改革的方向。雖然破除市場壟斷已成共識,但關于目標市場形態還存在爭議。韓國能源經濟研究院(KEEI)認為,韓國天然氣改革將不會追求完全競爭,在政府監管下確保合理定價和服務質量的寡頭競爭或許是最優的選擇。在這種市場形態下,效率由市場決定,價格將部分放開:價格彈性較低的居民用戶將“任市場擺布”,即居民氣價隨季節和需求特點而變;價格彈性高的工業用戶可保留議價權,或享受平穩氣價。公平則由政府負責維護,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保護終端消費者,尤其是低收入居民用戶的利益。 ? ? ? 改革成功的關鍵是確保有新玩家進入市場。預計在韓國即將頒布的改革路線圖中有兩個問題不能回避,也最能夠反映韓國政府對天然氣市場改革的智慧和決心:一是如何釋放KOGAS的市場空間。到2024年,KOGAS約有900萬噸合同即將過期,如果不再續訂,將給新玩家進入上游留下空間。如果韓國政府采取更為激進的類似1995年英國政府對待BG的做法,重新修定天然氣許可辦法,那么KOGAS在上游和批發市場中份額的喪失可能加劇。二是確保在2025年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基礎設施第三方準入,為此政府必須對基礎設施所有權實施嚴格有效的監管。 ? ? ? 中國 ? ? ? 近年來,以“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為指導,隨著中央政府加緊規劃、地方政府積極響應,中國正在從價格、管網和構建交易中心三個方面加速推進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從2017年7月1日起,中國的天然氣增值稅稅率將從13%降至11%,有望配合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中國油氣體制改革主體文件,即《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形成全面推進天然氣行業改革的奠基之舉。 ? ? ? 非居民用氣門站價格加速放開,零售價格仍受管制。2013年6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調整天然氣價格的通知》,在廣東、廣西啟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自2013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后放開了非常規天然氣、進口LNG、直供工業用戶、化肥用戶的門站銷售價格,并表示在2017年底全面放開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對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的放開還停留在門站,天然氣終端銷售價格仍由地方物價部門管制。國家發改委將于近期公布《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推進非居民用氣銷售價格改革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將湖北改革模式——燃氣公司稅后6%收益率的規定推廣至全國,從而全面放開非居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 ? ? ? 管網改革加速落地,重點為加強監管和擴大準入。自2014年發布《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以來,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圍繞管輸定價監管和推進第三方準入頒布了多項改革辦法,為實現輸銷分離和未來全面放開市場做準備,具體體現在2016年10月頒布的《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一是明確了新的定價方法,即按照“準許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則確定管輸價格,其中8%的準許收益率意味著管輸費普遍下調;二是要求實現管道運輸業務財務核算獨立。不過,該《辦法》只針對跨省長輸管道,并沒有包括省內管網;關于是否成立一個或多個國家管道公司的問題也還在討論階段。 ? ? ? 天然氣交易中心相繼成立,但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于2015年7月成立,2016年雙邊交易量突破300億立方米,相當于全國天然氣消費的8%;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于2017年1月成立;新疆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于4月獲批。目前現有的兩個交易中心還停留在現貨交易的初級階段,在連接性上缺乏管道第三方準入、天然氣批發市場開放、交易交割樞紐等基礎,在流動性上存在交易方數量有限、未形成競爭價格、交易產品以及合約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在多樣性上缺乏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交易功能,因此還不具備形成中國乃至區域基準定價的條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