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第四季度以來,商品價格整體低迷,液化天然氣(以下簡稱LNG)卻一枝獨秀,沿海氣價大幅上漲超過1400元/噸,比前期漲幅高達42%。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煤改氣帶來天然氣消費的高速增長,這也使得LNG從傳統認知的嚴重供過于求將逐步走向供不應求。筆者分析認為,近兩年能在氣價低點簽訂長約的企業未來將有望獲得極好的利潤。 ? ? 年內氣價仍將上揚 ? ? ? ?今年氣價之所以能夠大幅上漲,根本原因還在于LNG消費增速遠超預期。 ? ? ? 從我國LNG供給端看,主要分為自產氣、管網進口氣和海上進口氣,分別占國內總供給量的66%、18%和16%(2016年數據)。由于過去幾年,天然氣需求增長大幅下滑,所以,無論是自產氣還是陸上管網氣的擴產規劃都比較有限。今年前三季度,上述兩者的增速分別只有8.3%和5.2%。遠遠無法滿足國內LNG需求增量,其缺口只能由進口LNG來填補。導致前三季度我國LNG進口量已達2555萬噸,幾乎與去年全年相當,增速高達43%。 ? ? ? ?今年LNG增量需求主要來自于北方煤改氣。今年華北各省的LNG消費增速普遍在20%以上,遠高于全國增速。在工業用氣方面,今年以來,全國已經改造4.1萬噸燃煤鍋爐,增加了20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在民用氣方面,目前已完成了276萬戶煤改氣,如果以每戶燃氣取暖用氣1300立方米測算,則第四季度新增LNG需求為18億立方米,由此測算第四季度華北LNG消費量將增長至220億立方米。 ? ? ? ?但上述地區單季度的管網和LNG滿負荷輸送能力也只有131億立方米和40億立方米,缺口高達49億立方米。因此,需要從其他區域調撥LNG來填補,這也造成了整個東部地區LNG供需緊張。 ? ? ? ?盡管LNG價格猛漲,但筆者分析認為,即使未來LNG價格再上漲1000~2000元/噸,也不會導致政府對其進行價格調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我國84%的天然氣供給為管網氣,其價格為政府定價,并長期鎖定,并不會跟隨LNG上漲,所以LNG漲價對下游民生影響有限。其次, ? ? ? ?現有LNG產能中86%都掌握在三大石油央企手中,其簽訂長約的時點都在油價暴跌以前,價格普遍在4000元/噸以上,只不過由于照付不議合同的約束和保障國內供氣安全的考慮,過去幾年都是扛著巨虧在進口,近期氣價上漲也僅僅是彌補其虧損,國家層面也難有很強的動力去限制價格上漲。再次,我國一直希望獲得遠東地區的LNG進口定價權,因此LNG價格相對市場化,國家較少干預。 ? ? ? ?市場逐步供不應求 ? ? ? ?展望未來,國內天然氣消費增速還將進一步加快。一方面,未來工業燃煤鍋爐還需改造14.8萬噸,是今年改造量的3.6倍;另一方面,華北地區還有2700萬戶民用煤改氣未完成,是今年改造量的9倍。假設上述兩項工程都在未來3年內完成,這將帶來每年153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增量。 ? ? ? ?從供給端看,國內自產氣未來很難有太快增長,大概率保持過去幾年的平均增速6%。管網進口氣也只有2019年投產的中俄東線和2020年的中亞D線。因此,筆者預計2019年需要新增LNG進口量1100萬噸。 ? ? ? 這也意味著未來國內LNG供需在淡季也基本能夠保證周轉率,在旺季則會出現明顯的供給緊張,有望獲得較高的售價和良好的利潤。 ? ? ? ?從全球范圍來看,2016年全球LNG產量約為3.4億噸,未來3年的年均投產量在3000萬噸左右。據有關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全球LNG需求增量很難超過2000萬噸,但隨著我國的需求爆發,預計全球每年真實增量也會升至3000萬噸左右。所以,今年第四季度以來,除了北美和中東等資源地以外,全球LNG價格相比去年同期漲幅達到40%以上。 ? ? ? 展望未來,筆者判斷今明兩年全球LNG還略有過剩,主要供給緊張將集中在旺季,淡季相對還會比較寬松。但2020年以后供需將進入緊平衡,上游資源價格有望迎來長期上漲周期。由于天然氣無法存儲,生產出來必須盡快銷售,所以在目前供給還比較過剩的情況下,能夠簽訂長約的接收站,未來就有望將氣價鎖定在比較低的水平。這無疑也就保障了這些接收站可以在未來比較長的時間內,都具備相對的成本優勢,并獲得較好的盈利。 ? ? ? ?接收站將成受益者 ? ? ? ?筆者分析認為,未來,LNG將成為能源領域中需求增速最高的子行業之一,未來LNG接收站也值得看好。 ? ? ? ?LNG接收站到底能實現多少盈利?筆者算了一筆賬。以300萬噸(40億立方米)接收站為例,如果長協價格為2000元/噸(目前LNG均價的80%),即1.44元/立方米,接收儲運成本預計為0.13元/立方米,以管輸形式外售給臨近的工業客戶,管輸費約為0.1元/立方米,售價在2.4元/立方米左右,相當于每立方米盈利在0.73元;以槽罐車液來液走的形式外售,氣價約為3元/立方米,考慮到140元/噸的運費,則每立方米盈利一般會達到1.33元。對于大多數接收站來說,管輸和零售的占比分別為70%和30%,則總毛利規模為32億元,對應40億元投資規模,無論是盈利能力還是項目投資回收期都非??捎^。 ? ? ? ?從短期來看,主要受益者為現在擁有接收站的企業,如中石化、中石油和廣匯能源。其中廣匯能源由于規模較小,主要以槽車的形式銷售,價格端的彈性最大。中石油、中石化主體銷售以管網為主,價格彈性較小,但是隨著周轉率的提升,折舊成本會大幅下降,還可以采購更多的低價現貨氣來拉低原料成本,整體上也將受益。 ? ? ? ?從長期看,未來大量新建接收站的企業將成為最終受益者,如中天能源和廣匯能源。其中,中天能源在山西、河北、湖北等省份布局了4家LNG工廠。公司還在籌建江陰和粵東LNG中轉儲備站與LNG物流集散基地,預計分別于2018年年中和年底投產。 ? ? ? 值得一提的是,新奧集團正在建設我國最大的民營LNG接收站,也值得關注。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