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自世界各地的液化天然氣船,正都往同一個方向開,那就是中國!為了控制冬季的空氣污染,中國去年「一刀切」地「煤改氣」供暖,卻沒預料到天然氣根本不夠用,這也讓歐洲氣廠發現「新大陸」,謀畫起今年也可以出口天然氣給中國,來挽救他們因風電盛行而萎縮的營業額。 ? ? ? 外媒報導,光是1月,就有來自非洲、南美洲、甚至是美國的60艘船,運載超過400萬噸天然氣駛往中國,而且很多都是臨時急單。 ? ? ? 從數據上來看,去年12月的中國天然氣進口創新高,全年進口量也大增近30%,導致2017年的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高達39%,為了增加供應,政府更推出天然氣進口稅優惠政策,鼓勵業者向外找新管道買,如果向外國買天然氣的價格比較貴,就會退稅給你,這也顯示缺氣的情況有多嚴重,可謂「不計成本」了。 ? ? ? 然而中國自己內部的硬體也還沒完備,像是旅館、醫院和工廠的燃煤鍋爐都淘汰,改用天然氣鍋爐,創造出大量的獨立天然氣用戶,但管線鋪設不足及儲氣槽短缺,用戶只好「一車一車地買」,民營企業的唐山華普燃氣公司就表示,他們的20噸天然氣槽車運送業務范圍遠達500公里外,還有很多客戶要求第二天就交貨,只好趕快招人手,把車隊擴增1倍。 ? ? ? 因這波「缺氣潮」而受益的,還有歐洲的天然氣廠了,去年底開始,不少挪威的天然氣船也開始駛向遙遠的中國,其實歐洲近來的天然氣市場并不好,由于可再生能源政策加上歐陸電網的緣故,讓風力發電優勢大增,據西班牙經濟學家網站報導,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月25日,英國的風能發電量就成長70%。 ? ? ? 報導提到,歐洲的天然氣發電量已從最高點下降20%,以2017年為例,歐洲對天然氣的需求量增幅是5%,而中國則是18%,今年還可能再成長14%,如果不是因為亞洲對液化天然氣的「胃口極大」,歐洲市場的情況可能更糟糕,所以歐洲的液化天然氣站可能會發現,2018年出口能源比消費能源更有利可圖。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