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溪2號線是一條從俄羅斯直接通往德國的天然氣管道,其建設問題在歐盟內部引發了一些分歧。 ? 由于俄羅斯和西方的關系僅僅在冰點之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和它的西方伙伴們(法國Engie集團、荷蘭殼牌、奧地利OMV、德國Uniper和Wintershall等5家歐洲能源巨頭)達成的協議引發了“與俄羅斯關系密切”的批評。 ? 但是這個項目的支持者(大多是西歐國家及公司)稱北溪2號線只不過是一個商業協議,反對者(中東歐國家)堅稱,這項協議將給俄羅斯帶來歐洲不想看到的影響。在這里,我們將討論北溪2號線項目支持者和反對者的觀點,以便在歐洲共同利益的基礎上提出合理建議。 ? 目前,歐洲超過40%的天然氣消費來自俄羅斯,這也使俄羅斯成為了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挪威和阿爾及利亞緊隨其后。盡管歐洲出臺了很多天然氣進口多元化的政策,從西伯利亞出口到歐洲的天然氣卻大幅增加,在2017年上升了8個百分點,達到了創紀錄的1950億立方米。 ? 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歐元區經濟走勢增強及歐洲天然氣田產量的減少。盡管歐洲現在擁有2080億LNG產能,但根據2016年數據,只有510億被使用。由于管道氣,尤其是來自俄羅斯的管道氣比LNG具有明顯價格優勢,很多LNG產能被閑置。 ? 例如,俄氣副總裁亞歷山大·梅德韋杰夫曾表示,在2017—2018年度采暖季,俄羅斯天然氣在歐洲市場價格約為190美元/千立方米,而美國LNG銷往歐洲的價格為265—295美元/千立方米。因此,北溪2號線項目的支持者稱,隨著歐洲對進口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北溪2號線的重要性將隨之上升。而且這些年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爆發的多次危機已經損害了歐洲的能源安全。根據項目支持者的觀點,北溪2號線將避免俄天然氣從烏克蘭過境,減少運輸風險,提升歐洲的能源地位。 ? 反對者則稱,正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多次危機顯露了俄羅斯的真正意圖,有必要減少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量。在俄統治者看來,天然氣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一件工具或武器。一旦出現危機,增加俄天然氣進口量將給俄羅斯提供更多的對歐洲施壓的手段。并且這將使烏克蘭喪失每年近30億歐元的過境費用,從而削弱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以及與俄羅斯談判新合同的地位。 ? 在一些中東歐國家減少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努力取得一些進步的同時,上述5家能源巨頭在北溪2號線的融資方面給予支持,德國也稱這是一個商業項目而不是政治計劃。 ? 在北溪2號線的問題上,中東歐國家獲得了歐盟委員會對其的支持,歐盟委員會一直試圖顛覆這一項目,但是到目前為止并未成功,歐盟委員會的法律部門拒絕了其意圖將現有能源法的適用范圍擴展至北溪2號線的要求。 ? 此外,歐盟法律禁止能源供應商控制輸配網絡,實行輸銷分離,這個規定并不適用于此。這條天然氣管道穿越波羅的海,在歐盟管轄范圍之外。盡管德國已經批準修建了這條管道,但其他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并沒有這樣做。然而即便北溪2號線項目不被批準,俄氣公司也可以改變路線。 ? 盡管在認為北溪2號線將削弱烏克蘭地位和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量將增多的判斷上,反對者是正確的,但總體來看,北溪2號線帶給歐洲的影響遠遠利大于弊。 ? 由于天然氣來源還是俄羅斯,這條管道并不能為歐洲能源多元化做出貢獻。事實上,盡管歐洲能源進口多元化的戰略已推行多年,但目前仍沒有可代替俄羅斯天然氣份額的可靠氣源。雖然來自美國薩賓港的LNG早在2016年就已進入歐洲市場,但俄市場份額并未受到顯著影響。美國LNG大部分銷往鄰近的拉丁美洲,而不是歐洲。2016年美國出口的第一船LNG運往巴西,智利和墨西哥也是主要出口市場,歐洲天然氣市場也有來自卡塔爾的LNG,但卡塔爾天然氣主要銷往溢價嚴重的亞洲。而歐盟主導建設的”南部天然氣走廊”項目計劃對歐洲年供氣量僅為100億立方米,也不足以對俄羅斯地位構成威脅。 ? 但是,進口選擇的增加提升了歐洲的整體地位。以去年12月奧地利東部的鮑姆加藤天然氣樞紐的爆炸事件為例,因其在中歐地區的戰略地位和對歐洲大陸天然氣供應的巨大影響,爆炸造成了從東向西天然氣供應的中斷,還印發了亞洲的LNG價格波動。此外,大量閑置的再氣化產能說明在發生供應危機時,歐洲有能力在必要時從多種來源進口天然氣。當內部市場的限制進一步解除,內部聯系建立,并且建成一個真正統一的單一能源市場時,歐洲相對于其能源供應商的地位將會大大提高。 ? 盡管北溪2號線由俄氣控股,在單一市場內的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也遵循了歐盟法律(這里指輸銷分離)。歐洲可以借此以極低的價格獲得更多的能源,同時作為維持閑置LNG再氣化產能的保障。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