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三英戰呂布”,新業態對燃氣壟斷發起有力挑戰

? ? 管道燃氣特許經營確實是一個卓越,乃至傳奇的商業模式。它見證了一個個燃氣項目的崛起,也見證了一個個造富神話,是燃氣市場制勝的不二法寶。有了特許經營權,就可以睥睨整個市場,囊括幾乎所有用戶。這種香餑餑,在這個白刃戰的商業時代,既顯得光芒萬丈,讓人趨之若鶩,也有些特立獨行,似乎是市場經濟中的一朵“奇葩”。? ? 這源于特許經營依靠政策建立起來的獨特優勢。歸納起來主要有三點,城鎮管網的排他性權利、管輸規模優勢以及優質氣源。所謂管道燃氣特許經營,就是對區域范圍內的城鎮燃氣管道投資、建設和經營具有排他性的權利。覆蓋范圍內,管道燃氣只能由他們獨家建設和供氣。受此影響,用戶只能在管道氣和點供之間二選一。受特許經營權的制約,點供只能“一對一”供氣,無法將管道伸出用戶廠區紅線范圍外。因此,點供與管輸相比,在經營上有“兩高兩低”的不足,即運營成本高、投資風險高、議價能力低和供氣保障低。 ? ? ? 這三板斧,管道燃氣企業(專指獲得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的企業,下同)耍的是虎虎生風,威風八面。一些企業要求百分百占有用戶,只要市場被“第三者插足”,即刻炒了管理團隊。這在不少企業形成了慣例。個別燃氣企業甚至訂下了每年增長20%的發展目標,決心之大令人側目。特許經營模式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愈發讓政府頭疼。一些官員坦言,當地天然氣價格之高,他們在招商會上都不敢透露。當地企業長期飽受壟斷之苦,與管道燃氣企業勢如水火,不斷給政府施壓,強烈要求引入競爭者。除此之外,管道建設慢、供氣不及時,“鈍刀割肉”的市場收割策略,讓官員在環保治理上是如坐針氈,生怕丟了“烏紗帽”。畢竟一家企業的人力、物力、資金都有限,無法滿足大規模的”煤改氣”政策要求。因此,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入股燃氣企業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是工商業用戶的意見以及環保污染治理的壓力也不得不讓政府重新審視這種模式的可延續性。 ? ? ? 解決老問題需要善用硬方法。依靠終端業務模式的創新和能源技術的融合,新的業態對特許經營模式發起了有力的沖擊。它重塑了燃氣產品價值鏈,構建了新的市場壁壘,讓“三板斧”的威力打了折扣,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大用戶直供、集中供熱和分布式能源。 ? ? ? 大用戶直供就是上游氣源通過專用管道直接輸送到用戶,不需要經過城鎮管網轉一手。與城鎮管網相比,大用戶直供針對性強,管輸距離短。相比于點供,大用戶直供供氣更有保障,運營成本更低,更適合于大規模供氣。它的主要殺傷力在于讓用戶和上游優質氣源建立了一種渠道,并且消除了城鎮管網渠道壟斷帶來的不合理加價。 ? ? ? 8月1日,成都在《關于創新要素供給培育產業生態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產業能級能源政策措施的實施細則》中就明確了“支持天然氣大用戶轉供改直供”,成都市經信委黨組書記施躍華認為,直供價格將大大低于加權平均轉供價格。今年,安徽和遼寧等地也明確提出要鼓勵大用戶直供。其實,《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重點任務中就已經提出“積極推動天然氣大用戶直供”,各地政策的相繼推出就是對意見的具體落實。 ? ? ? 大用戶直供政策 ? ? ? ? 有一種觀點認為直供管網可能涉及重復建設。首先說明的是,直供僅限于大用戶,中小用戶還在城鎮管網的特許經營范圍內。從資源配置角度考慮,大用戶的氣量,很可能也超出了既有城鎮管網的輸氣能力,也得修建復線供氣。如果現有管網輸氣能力可以,最優的選擇是開放代輸功能,但目前缺乏政策的支持。另外一種擔心,這是否觸碰了燃氣特許經營的業務領域。首先,特許經營范圍應該是城市門站以下管道覆蓋的市場。如果直供管網從上游分輸站引出,則不受限制。其次,工商業用氣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直供是用戶的自我選擇,不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拉郎配”。既然城鎮管輸企業無法提供選擇的渠道,政府就應該尊重用戶,以渠道多元化支持用戶的市場選擇權利。 ? ? ? 大用戶直供的風險在于,單一用戶用氣量不穩定或者萎縮帶來的固定投資成本沉默。因此直供不但要考慮客戶的用氣量,也要考慮價格承受能力,與替代能源競爭等。解決這個風險的辦法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得考慮多用戶使用,這又觸及到特許經營權的問題。因此,追本溯源,解決問題應該從特許經營權改革和城鎮管網代輸功能開放談起。某種程度上講,直供也是管網不對外開放逼出來的無奈之舉。長遠看,特許經營需要改革成經營許可,城鎮管網也需要開放代輸功能。同時為了提高供氣保障,直供管網需要與城鎮管網互聯互通,并且需要納入燃氣管網統一規劃。當上下游通暢和渠道共享之后,城鎮管網與直供管網也就融合了,不存在所謂的直供問題了。 ? ? ? 集中供熱,就是從一個或多個熱源通過熱力管網向某集中區域供熱。它的優勢有三,第一,污染的集中治理,符合國家“煤改氣”、污染治理等節能環保政策。第二,實現規?;洜I。與傳統的一個工廠配備一個鍋爐相比,集中供熱通過高能效的大型鍋爐,將蒸汽通過熱力管道輸送到各個用戶,以規?;顿Y和運營的優勢降低用戶用能成本,同時提高天然氣相比煤炭的可替代性。第三,集中供熱通過鍋爐和熱力管道投資為天然氣增值,延伸產品的價值鏈。 ? ? ? 目前國家也大力支持集中供熱實行特許經營,這給市場潛在進入者提供了與管道燃氣企業從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的機會。首先,供熱、供汽是個大市場,使用蒸汽是工業用戶普遍的需求,也是天然氣利用新的重要增長點。其次,燃氣鍋爐和熱力管網投資帶來的業務增值,可以彌補新進入者在燃氣經營成本上的先天不足。第三,特許經營的排他性權利,保障了開發者的市場權利,即使是點供形式供應燃氣,也避免了單一用戶帶來的投資高風險。最后,集中供熱的特許經營模式,給了市場重新劃定版圖的機會,一舉打破管道燃氣“鐵桶陣”式的市場格局。 ? ? 集中供熱和分布式能源特許經營的依據 ? ? ? ? 這兩年大力推行的“煤改氣”等環保治理政策為天然氣集中供熱發展提供了絕好的機遇。在政府和企業的“合力”之下,集中供熱項目已在全國各地形成燎原之勢,除了北方煤鍋爐集中地區,江西、福建等地也有項目上馬。集中供熱的不足之處在于,天然氣比煤炭在供熱成本上要高出三分之一,產品低附加值和用熱成本占比高的用戶價格承受力有限,在部分欠發達地區“煤改氣”替代的可持續性有待驗證。但這是短期和局部的問題,長期來看,規?;洜I、能源清潔利用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 ? ? 集中供熱和分布式能源項目的應用 ? ? ? ? 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通過冷熱電三聯供的方式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并在負荷中心就近實現能源供應,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可達70%以上。它是集中供熱的業務升級版,也是熱電聯產的技術升級版。與集中供熱相類似,分布式能源示范項目也可以獲得冷、熱、電特許經營權,通過規?;?、多元化經營和業務增值彌補新進入者在燃氣成本上的不足。并通過特許經營的授予重新劃分了天然氣利用的市場版圖,這一點,分布式能源與集中供熱是一致的。 ? ? ? 相比于集中供熱,分布式能源的優勢在于顯著提高了能源效率,進一步降低冷、熱、電在燃料上的成本,不但比管道燃氣在供熱上有優勢,而且通過能源技術的融合,實現能源供應的多元化,替代相近的煤和電。分布式能源項目從“十三五”開始落地明顯加速,機場、數據中心、工業園區等均成為各個能源企業“圍獵”的對象。不但有六大“豪門”燃氣企業,也有以華電為“急先鋒”的傳統煤電公司。甚至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公司也紛紛搶灘,過來分一杯羹。 ? ? ? 目前,國家的電力供應總體寬松,局部過剩。分布式能源在電力供應上主要優勢在于節能環保,經濟性上還無法拉開與傳統電力的差距,并且要面臨直購電對大用戶的沖擊。因此,國家也明確規定分布式能源要“以熱定電”,避免掛分布式之名行燃氣發電之實。對于企業來說,重要的是要嚴格審定項目的使用條件,冷熱電使用平衡,能源效率達到70%以上;具備一定的規模,降低單位能源的固定成本;電力就地消納,減少線損和輸配費用。 ? ? ? 三種新業態的優勢和沖擊點 ? ? ? ? 這三種新業態不同于傳統的點供模式。點供與生俱來的“兩高兩低”的不足,決定了它無法與管道氣正面交鋒,比較適用于市場空白區域和“煤改氣”等政策帶來的市場空窗期。新業態的卓越在于,通過業務模式創新和燃氣技術融合實現了成本降低和產品增值,構建起了自己的獨特優勢,結合國家新的政策紅利,具備了與管道燃氣企業正面交鋒的機會,同時也給了競爭者與管道燃氣企業再次公平起跑的機會,不再唯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馬首是瞻。 ? ? ? ?依靠政策獲取的紅利,當技術升級帶來政策變革時,終究會被新的政策所終結。顯然,新業態重新分割了市場版圖,攻破了管道燃氣企業苦心布下的“鐵桶陣”,受到市場的普遍歡迎?,F在,成都等地方已經發文明確支持大用戶直供。集中供熱在“煤改氣”政策的助力下,突飛猛進,獲得用戶的青睞和政府的支持。分布式能源一改原先的“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被動局面,項目落地明顯加快,已經進入項目投入的爆發期。燃氣企業顯然也意識到了這種沖擊和危機感。一些燃氣企業對供熱和分布式項目跑馬圈地的速度加快,也有企業專門成立公司投資分布式能源,甚至有企業開始布局化石能源和新能源終端的跨界融合。 ? ? ? 毋庸置疑,燃氣圈地圍城式的冷兵器時代步入尾聲,商務模式創新、能源技術融合的大幕已經拉開。既有政策的紅利在不斷消退,而新業態的發展創新、業務增值才更有生命力。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