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 目前,中國海油的海外資產已經超過公司總資產的40%。尤其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海油大力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在沿線國家開展能源合作,新的區塊、優質資產的收獲碩果累累。其中,海外勘探、開發、設計等研究工作功不可沒。接下來,海外科研工作要怎樣再上新臺階,助力海外業務高質量發展?我們要怎樣培養一批高質量、國際化的科研人才,讓海外科研后繼有人呢?9月19日~21日,在研究總院“高質量發展”大討論論壇上,來自研究總院相關領域的專家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本期“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為你專題呈現。 ? 發揮自身優勢 實現各方共贏 ? 相對來說,中國海油走向海外的步伐較晚。然而,出發晚并不意味著沒有趕超的機會,短短十幾年時間,中國海油的研究團隊在技術研究過程中啃下了很多塊硬骨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新時代對中國海油提出了新要求,高質量發展是其中之一。目前海外合作項目的合作模式較多,不同區域的項目管理模式階段劃分不盡相同,在海外合作中,我們更應該堅持并保持一個原則:不僅要考慮經濟收益,還要全方位追求合作各方利益最大化。 ? 具體來說,在施工方案的編制上,優先考慮利用合作各方自身的施工資源;在采辦過程中,優先考慮合作各方的材料,分析和比對成本優勢;制訂對公司產品和走向海外的最有利方案,這些都是我們要堅持和實現合作各方利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徑。 ? 海外項目不同于國內項目,有很多特殊性。不同區域、不同合作公司的管理模式、商業模式、法律條文、經濟評價模式都有很大差別,這些都需要在研發方案中有所體現。隨著海外工作的推進,不同項目的新要求和新情況也會逐漸增多,躺在原來的經驗上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所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持續學習,積累經驗,不斷地優化方案,更好地推進后續項目的展開。 ? 在巴西Libra項目中,作業者本已制訂好完整的開發模式,但通過進行平行研究,我們發現有不少可以進行繼續優化的地方,由此提出節省投資的優化建議,部分被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采納。這不僅對整個項目的投資優化起到很大作用,也是維護各方利益,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 中國海油一直堅持安全至上的理念,在海外項目的研究中,保證項目的安全平穩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經過與國外的安全生產統計數據比較可以看出,我們有自己的優勢。中國海油積累了大量的設計、建造等安全生產經驗,我們有穩定的技術隊伍,長期的經驗積累和技術積淀,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應該進一步發揮設計、建造、運維的整體優勢,保障海外項目更安全地運行。(作者 賈旭 系研究總院工程研究設計院副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以終為始 打造“鐵軍” ? 近年來,中國海油積極開展海外油氣業務,扎實推進國際化發展戰略,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目前,已同“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和地區展開了深入合作交流,并取得顯著成效。 ? 勘探是龍頭,儲量是源頭。發揮勘探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龍頭作用,最關鍵的就是要在海外獲取更多優質勘探區塊,獲得更多經濟可采儲量。近些年來,針對這一目標,我們緊緊圍繞戰略核心區,采取“整體部署,分步實施”的勘探策略,通過開展戰略選區研究,實現新項目評價由機會驅動向戰略驅動的轉變,以獲取更多的優質區塊;針對制約油氣勘探的重大地質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持續開展攻關研究,加強技術儲備,提高勘探成功率,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可采儲量;努力尋找與資源國之間油氣戰略合作的契合點,通過聯合研究模式、機會與戰略驅動模式、政府搭臺等合作模式,多層次深領域地推動海外油氣業務發展。 ? 實現高質量發展,除了在海外策略和方法上要步步為營,最根本的還是要依靠過硬的科研團隊來實現。尤其是海外情況復雜,條件艱苦,更需要發揮科研人員的鐵軍精神。建立“高學歷、高技術、高素質”的人才隊伍,需要著重培養科研人員以下幾方面的素質。 ? 一是要有過硬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從事海外勘探研究,不僅要面對復雜的地質條件,而且區塊勘探面積和勘探周期都有“籬笆墻”限制,特別是鉆探成本很高,所以在開展海外新項目評價和井位研究時,技術評價成果必須做到“快、準、穩”。 ? 二是要有良好的創新意識。中國海油走向海外的時間較晚,很多區塊都是別人啃剩下的“硬骨頭”。如果沿襲傳統的勘探思路,往往很難打開局面。只有創新思維,打破舊觀念的束縛,才有可能引領勘探取得新突破。目前在很多地區的勘探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創新地質認識,不斷創新關鍵技術,才能取得更大的勘探突破。 ? 三是要有吃苦耐勞和甘于奉獻的敬業精神??蒲腥藛T從事海外工作非常辛苦,有時去非洲,顧不上40多個小時長途飛行和轉場的疲勞,在賓館登記完、簡單洗漱后就馬上趕往資料室和會議室;有時在中東,顧不上室內近50℃的高溫,在沒有空調的條件下,仍然一絲不茍地在酷熱的巖心庫房觀察完每一盒巖心;從國外回來,有時顧不上倒時差,下飛機后只是給家里打個電話報聲平安,就急忙從機場直接趕往公司,準備好各類資料,抓緊時間開展分析論證。這些都是科研人員在海外工作中的常態,所以,對于從事海外勘探工作的科研人員而言,具有能吃苦、講奉獻的敬業精神至關重要。(作者 胡孝林 系研究總院海外評價中心副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 立足角色定位 加強自主研發 ? 在不同資源國、不同項目上,中國海油一直扮演著作業者和非作業者兩種角色。角色不同,科研工作便各有側重。 ? 盡管大家普遍關注海外項目的回收成本,但不能只顧短期利益而忽視研究工作所帶來的長期效益,要顧全大局,依托國家或集團公司重大項目,支持開展海外的相關研究。不同于在國內開展工作,在國外推進工作尤為困難,因此我們可以制訂開展國際合作方面的指導原則,處理好與當地政府、合作伙伴的關系。中國海油在海外項目的前方、后方要形成一盤棋,為科研人員的后續工作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 非作業者項目存在一些問題,在某些項目上,獲得科研水平比較高的成果比較難,存在一些資料無法提供、溝通渠道不通暢的情況。我們要承認,在剛進入某些國外項目時,對具體的情況還不是很了解,因此開始階段就是快速學習的階段,當逐漸參與到項目中時,就能基于非作業者本身的技術儲備,為作業者提供優化建議。比如在OML130區塊,剛開始我們以學習為主,等國內一些常規深水油田開發作業量逐漸增多時,我們可以利用在海外的學習經驗,提出一些提質增效的建議。 ? 同時,我們還要加大自主研發力度,特別是在非作業者項目中,尤其要明確學習的方向,瞄準重點、關鍵性的技術進行研究。比如在巴西libra項目中,我們提出提質增效的措施,影響作業者的決策。但我們也經常碰到國內沒有遇到過的情況,這就需要在公司的支持下做深入研究,不斷加強技術儲備。 ? 作為科研團隊的中流砥柱,青年人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習能力和優勢。因此青年科研人員要樹立系統學習的意識,提升自己多方面的業務能力。在海外從事科研工作、參與技術交流時,出差的時候往往形單影只,所以科研人員要加快自身成長的步伐,建立起全面的知識體系架構,尤其要提升對專業外語的應用能力,以便做到在與外方作業者溝通專業問題時無障礙,更好地適應多變的環境對科研人員的要求。(作者 曹硯鋒 系研究總院鉆采研究院完井總師、全國青年崗位能手) ? 把握各方目標 著力科研落地 ? 我們知道,中國海油走向海外的步伐相對較晚。在這樣的情況下,面對國際合作中的分歧,發出中國海油自己的聲音,提高技術支持的話語權顯得尤為重要。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將技術支持團隊的研究成果和優化建議在前方“落地”。 ? 海外項目分為作業者項目和非作業者項目。一般來說,作業者主要負責具體對油氣資源開發和生產經營進行管理,非作業者主要通過聯合管理委員會來參與經營管理。要成為作業者,從非作業者做起是快捷之路,也是必由之路。面對技術較強的作業者,對于非作業者來說,一方面是挑戰,另一方面也是難得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 積極抓住這樣的學習和實踐機會,需要堅持一個立足點,從兩條路出發。首先,要統一合作雙方的目標,即堅持項目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這一立足點。無論是作業者還是合作伙伴,大家在項目中的訴求是相似的,即提高項目的經濟性。只有在這一問題上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才能有提高話語權的機會。其次,要做好從兩條路出發的準備。對內而言,要及早研究,及早準備。只有做好項目的基礎研究,如平行研究或者專題研究等工作,才能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對外來說,要及早發言。往往在作業者尚未形成結論之前,非作業者提出的建議更容易被接受。因此要掌握好發言時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有理有節,持之以恒,只有這樣,非作業者的建議才有可能納入作業者的研究成果,合作伙伴才可能成為建設性的伙伴。 ? 實現雙贏,除技術層面的交流之外,文化層面的交流亦不可或缺。項目的各個合作方往往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風俗習慣迥異,且各有文化禁忌與思維定勢。作為技術人員,應該積極了解合作各方的文化背景,避免觸碰對方的“雷區”。此外,由于不是母語,科研人員對技術細節的表述尤其應注重準確性,對關鍵點進行充分、詳實的闡述,因而選取恰當的詞匯、梳理發言的邏輯層次顯得尤為重要,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事前做好“功課”。(作者 楊莉 系研究總院開發研究院油藏總師、高級工程師) ? 現場問答 ? 問:你認為制約大西洋兩岸勘探最關鍵的技術難題是什么?有什么好的建議? ? 胡孝林:大西洋兩岸地質條件復雜,面臨很多的地質問題與技術難題。我認為,深水鹽下地震采集與處理技術是目前制約大西洋兩岸油氣勘探的瓶頸問題,亟待解決。針對這項重大技術難題,建議要整合公司資源,凝聚專業合力,加大研究投入,持續系統地開展技術攻關,并且做好頂層設計和中長期規劃。 ? 問:人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那么研究總院在海外技術人才儲備方面,哪一種類型的人才比較欠缺,需更加關注和重點培養? ? 胡孝林:技術是關鍵,人才是根本,我認為目前海外有兩種類型的人才需要重點關注和培養。一是勘探開發一體化技術型管理人才,大力培養通曉國際評價規則、技術方法和研究流程,精通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的國際化人才非常重要。二是區域性專家型人才,這是我們解決海外區域性復雜地質問題的必然需求。 ? 問:在中國海油實施海外油氣產量長遠規劃目標的過程中,研究總院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 楊莉:我認為可以從三點出發:第一是做什么。當下來說,重大的儲量、重大的產量、重大的投資是影響研究總院發展的重要環節,技術需要圍繞這三大項目去做。第二是什么時候做。研究是有周期的,如果等到項目需要某項技術的時候再去研究是來不及的,所以我們關鍵性的技術至少要提前兩至三年,甚至是四到五年去研究。第三是圍繞項目的難點去做。研究總院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集團公司的高質量發展和我們海外業務的高質量發展。海外業務需要往哪方面投入,我們技術人員就要提前做哪一方面的準備和研究。 ? 問:研究總院和國際公司如何更好地對接,助力集團公司全球戰略布局的實施? ? 楊莉:國際公司與研究總院就是前方和后方的關系,為更好地發揮我們技術人員的作用,需要做到三點:第一,提早發聲,讓前方更為主動;第二,在關鍵節點上發聲,讓前方的聲音更有力量;第三,看到某些需求的時候,提前研究,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讓前方的決策更有基礎。 ? 我們的目標就是從技術層面提供高質量的技術支持。比如,研究總院在西非深水區做了十幾年的研究,在勘探、開發、生產和鉆采工程方面都積累了很多經驗,類似于這樣區域的項目可以再擴大。 ? 問:在推進“中國制造”走出去時我們面臨了哪些困難? ? 賈旭:我們在推進“中國制造”走出去時,難點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海外項目不同于國內項目,情況十分復雜,我們不能躺在原來的經驗上一勞永逸。我們需要不斷適應新的要求、積累經驗,才能持續改進,把后續項目做得更好,使我們的設計隊伍走向國際。第二,讓海外項目業主愿意使用“中國制造”的產品,愿意使用“中國裝備”進行施工。對此,我們要充分發揮國內設計、制造、施工以及原材料方面的優勢,讓外方真正看得到提質增效效果,推動“中國制造”走向國際。 ? 精彩話語 ? 海外項目不同于國內項目,情況十分復雜,不同區域、不同的合作公司,其管理模式、商務模式、法律條文存在很大差別,只能靠我們自己在做的過程中逐漸探索。不過,中國海油在國內的各類項目上有著長期、大量的經驗積累,在技術把控和安全管理方面更占優勢,我們要充分發揮這種優勢,保障海外項目更安全地運行。 ? ——賈旭 ? 目前,公司海外的油氣儲量和產量主要來源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圍繞“一帶一路”倡議,我們的總體思路就是堅持做強做大海外業務,助力海外高質量發展戰略。 ? ——胡孝林 ? 與作業者交流溝通存在分歧是必然的,解決問題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作業者們希望聽到兩種聲音:一種是作業者的觀點被認可,一種是建設性的意見被提出。在項目復雜的狀況下,作業者更希望聽到建設性的意見。 ? ——楊莉 ? 在作業者項目中,我們不遺余力,對海外業務進行全方位支持。很多工作在國內開展非常容易,但在國外推進就會遇到很多困難。對此,我們可以制訂開展國際合作方面的指導原則,加大科研投入,為研究人員的后續科研提供更多條件。 ? ——曹硯鋒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