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石油技術創新近年成果亮眼
作者 | 蒙蘇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頒獎大會11月6日在北京舉行,共56人獲獎。其中石油行業有三人獲此殊榮:來自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張水昌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來自中國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李中、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馬愛增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獎 含金量有多高?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共同捐資港幣4億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冊成立的公益性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通過獎勵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國科技工作者,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
何梁何利獎共分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三大獎項,每年評選一次?!翱茖W與技術成就獎” 不超過5人,“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至多不超過65人。
20多年來,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以其公正性和權威性,在我國科技界及社會各界享有盛譽,在海外及國際影響與日俱增。歷年共有近1306名科學家獲獎,其中兩院院士超過800名。值得關注的是,很多非院士科學家獲何梁何利獎后,后來都增選為兩院院士。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收到的推薦材料和有效被提名人雙雙突破700,終評入選率約為13:1至14:1。經過評選委員會嚴格評審標準,優中選優,最終中國科學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彌曼榮獲 “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7位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8位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創造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海上石油技術創新 近年成果亮眼
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在過往該獎項的評選中,都曾十數次獲獎。中國海油是近年來的后起之秀。海上石油勘探技術創新,讓何梁何利基金青眼有加。2016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現名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曾獲科學技術創新獎。僅兩年后,中國海油第二次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這一次是南海西部石油管理局總工程師李中。
身為解決多項高溫高壓和深水測試作業世界性難題的團隊領頭人,李中用20多年的時間促成了高溫高壓鉆井關鍵技術、井筒完整性技術、安全控制技術和鉆完井提質增效技術四大國際級首創成果。他和他領銜的“南海高溫高壓鉆完井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團隊,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為國際高難度海洋油氣工程開發、建設豎起了一支引領世界水平的標桿。他們將中國海洋油氣鉆完井技術研究推上了一個新臺階,達到了一個就經濟產值、環保效益、施工人員人身安全保障而言的嶄新高度。
畢業于長江大學的李中自1994年參加工作以來,長期扎根南海一線,從事鉆完井技術研究和應用推廣工作,主持并參與了南海多個油氣田勘探和開發建設工程鉆完井項目,同時是國家重大專項、集團公司重大專項的科研技術骨干,工作中始終堅持生產管理和技術提升的高度融合,為南海西部油田鉆完井技術提升和增儲上產做出了重要貢獻,是南海西部海洋鉆完井技術的領頭人。他主持研發的深水鉆井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支撐發現我國第一個深水自營氣田群。他還帶領團隊攻克了復雜斷塊區域衰竭油藏多壓力體系鉆完井技術難題。他的研究成果系統發展了海上鉆完井技術體系,有力推動了南海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進程。
由于在海洋石油鉆完井科學技術方面的突出貢獻,李中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第一完成人),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7次(特等獎3次、一等獎7次),局級科技進步獎13次,授權發明專利16件,出版專著7部。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