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突破傳統局限,哈里伯頓推出可降解轉向劑

突破傳統局限,哈里伯頓推出可降解轉向劑

在酸化增產作業期間,AccessAcid?增產服務有助于提高砂巖與碳酸鹽巖儲層的酸液波及面積,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轉向劑體系。AccessAcid綜合服務利用自降解顆粒與專有的多模態定制顆?;旌衔?,可優化酸液的分布,從而實現最佳的酸液置放。酸化作業完成后,轉向劑中的顆??筛鶕訙囟茸孕薪到?,無需進行清理或去除處理。

編譯 | 大安? TOM

一種優質的酸液體系除了需要避免損傷地層外,其波及面積也是油氣井成功增產的基礎。然而,當面臨具有挑戰性的井況時,如長井段、高非均質地層、衰竭地層、以及天然裂縫發育的地層,酸液的合理置放也至關重要。

本文介紹了一種自降解轉向劑AccessAcid增產技術在油田的成功應用。該技術專為優化酸液在天然裂縫儲層中的置放而設計,并克服了傳統轉向劑體系的局限性。

為了優化酸化作業,業內已研發并應用了多種轉向方法。如何選擇出最適合的方法,一般基于以下幾種要素:完井類型、射孔密度、產出液或注入液的類型、套管與水泥環的完整性、井底溫度與井底壓力。

這些轉向方法一般分為三類:機械轉向、化學轉向、動態轉向。機械轉向設備,比如跨式雙封隔器,是實現酸液完全波及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然而,這種方法通常不切實際或在經濟上不可行。目前已成功應用了多種類型的化學轉向方法,包括:巖鹽、苯甲酸片、高粘劑、交聯酸、交聯凝膠體系、相對滲透性調節劑、可降解顆粒、泡沫與粘彈性表面活性劑。

AccessAcid增產技術利用自降解顆粒,可有效地將酸化作業從高滲透與天然裂縫發育的地層,轉移到低滲透和/或受損的地層。該體系通過橋接裂縫面或地層面,可控制裂縫級別的漏失(圖1a)。在整個作業過程中,交替注入轉向劑與酸液。針對基巖的酸化作業,定制的混合顆??蓪崿F近井筒的酸液轉向,也可以為酸化壓裂作業提供近井筒轉向與遠場轉向。圖1b展示了用于近井筒轉向的自降解轉向劑混合物。它們可以通過連續油管(CT)擠入或泵入地層。酸化作業完成后,根據儲層的溫度,轉向劑中的顆粒會在設計時間內自行降解,從而恢復儲層的滲透性。無需酸洗來移除顆粒。

W-figue_1a

圖1a. AccessAcid增產技術通過橋接裂縫面或地層面,可控制裂縫級別的漏失。

突破傳統局限,哈里伯頓推出可降解轉向劑

圖1b. AccessAcid增產技術使用自降解顆粒與其專有的多模態定制顆?;旌衔?。

陸地應用

該技術已有效應用于多種油藏與井筒條件,包括基巖酸化、近井筒轉向與遠場轉向的酸化壓裂作業。

A井是陸地老油田的一口產油井,其開采層位為天然裂縫發育的碳酸鹽巖儲層。該井為下套管井,且進行了射孔完井,共8個射孔段,井段總長約為417米(1368英尺),射孔段凈長約為200米(650英尺)。經過五次酸化作業后,并沒有對該井的產量產生積極影響,這主要是由于儲層的高非均質性以及底部存在的漏失層。作業者決定采用分布式溫度傳感與連續油管實時監測技術,以優化酸液的分布,從而提高基巖酸化的作業效果。實時光纖功能使作業者能夠實時調整轉向劑設計,以實現最佳的酸液波及改造面積。分四個階段交替注入酸液與轉向劑。酸化作業后,在相同油嘴條件下,油氣產量穩步增加了82%,從920桶/天提高至1680桶/天。圖2展示了8個井段內的最終酸液分布。

突破傳統局限,哈里伯頓推出可降解轉向劑

圖2. 左圖為A井的井筒示意圖,右圖為四次注入轉向劑后的最終酸液分布。

B井是陸地老油田的一口產氣井,其開采層位為天然裂縫發育的碳酸鹽巖儲層。該井為下套管直井,且進行了射孔完井,共有五組射孔簇,井段總長約為45米(150英尺),射孔段凈長約為27米(90英尺)。由于地層的高非均質性,酸液的轉向被認為是一項挑戰。

作業者決定交替注入三次酸液與兩次近井筒的自降解轉向劑(使用乳化酸與增粘酸),以進行高泵速的基巖酸化作業。另外,在酸化階段之間,注入兩次遠場的自降解轉向劑。首次注入近井筒的自降解轉向劑,作業者獲得壓力響應后,決定在原位置增加第二次近井筒注入的濃度與體積。根據壓力響應,兩次轉向均成功(圖3)。作業結束后,基于每個井段對產量的貢獻,利用溫度測井確定了轉向的有效性。作業后的分析表明,表皮系數為-3.4,采氣指數優于鄰井。

W-figure_3

圖3.該圖描繪了B井高泵速基巖酸化作業的泵送計劃,包括自降解轉向劑近井筒與遠場的轉向循環。

海上應用

C井是海上老油田的一口產油井,其開采層位為天然裂縫發育的碳酸鹽巖儲層。該井采用了裸眼完井,裸眼段長為118米(387英尺),原油比重為39°API,井底溫度接近175攝氏度(347華氏度),儲層的平均孔隙度約為10%,平均滲透率為10至80毫達西。作業者要求在井內進行酸化增產作業??墒?,由于井段長、裸眼完井以及天然裂縫等原因,該井的酸液轉向面臨較大挑戰。最終決定加入兩次自降解轉向劑體系的循環,以幫助將酸液從天然裂縫轉向至低滲透層位。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酸液的波及面積,還在泵送過程中加入了另一種基于相對滲透率調節劑的轉向劑,以提高基巖的轉向效果。經增產作業后,油層的表皮系數由23(實測)變化為-3(計算),在相同油嘴條件下,原油產量增加了5300桶/天。

優勢與特點

AccessAcid?增產服務可有效的將酸液從高滲透性層位與天然裂縫發育的層位,轉向至低滲透性層位,使儲層接觸最大化。
1、定制的顆?;旌衔锟蓪崿F近井筒和/或遠場轉向;
2、根據井底溫度,轉向體系中的顆??稍陬A計時間內完全自行降解;
3、易于混合(批量混合或動態泵送);
4、無需破膠劑或洗井作業,即可恢復碳酸鹽巖的滲透性;
5、適用溫度范圍廣,溫度范圍為120華氏度(49攝氏度)至300華氏度(149攝氏度);
6、適用于砂巖、碳酸鹽巖與泥頁巖儲層。與大多數常用的酸化作業兼容,包括Halliburton公司的Carbonate 20/20?與Sandstone 2000?酸化服務;
7、該服務可與SPECTRUM?診斷服務結合使用,實現注入與轉向的實時監測。

For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