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周四在采訪中表示,歐佩克及非歐佩克產油國計劃于10月8-13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召開非正式會議,討論阿爾及爾協議的實施情況。歐佩克上周達成限產協議,在歐佩克8月產量的基礎上減產79.6萬桶/日,將產量限制在3250-3300萬桶/日區間,并給予伊朗、利比亞與尼日利亞減產豁免權。
近期限產協議影響持續升溫,助推油價一路高歌。但市場一直對歐佩克能否真正實施此協議心存疑慮。此前分析師曾表示,使所有產油國均同意協議細節是很困難的,被豁免國家的石油產量增加可能抵消掉削減的產量。
此外,雖然俄羅斯表示歐佩克內部達成協議后將參與凍產,但此刻俄羅斯的石油產量也處在記錄高位。因此,在具體細節出臺之前,歐佩克產油國和非歐佩克產油國仍將以接近創紀錄的產量水平生產石油。而一旦協議談判失敗,又會發生什么事呢?
石油價格暴跌
過去一周石油價格一路上漲,如果歐佩克限產協議細節談判失敗,首當其沖的就是石油價格,4月份多哈會議便是最好的前車之鑒,多哈協議告吹一度導致油價暴跌約7%。
此次阿爾及爾協議得以達成,表明最大產油國沙特與其死對頭伊朗之間出現了妥協的跡象。不過,雖然沙特對伊朗的立場軟化,但作為歐佩克另一大成員國的伊拉克這次卻“坐不住”了。據路透最新報道,伊拉克將尋找有影響力的獨立機構評估石油產量。
新的投資已在過去幾年提升了伊拉克的產量,該國在此次協議中沒有得到豁免,其產量水平成為爭議焦點。伊拉克表示,由獨立分析師編制的信息低估了伊拉克的實際產量。如果在下次談判中這些數據沒有更新,伊拉克可能不會接受限產協議。
委內瑞拉政治系統坍塌
一個月以前,委內瑞拉因經濟和人道主義危機爆發,在其首都加拉加斯出現游行示威,抗議總統馬杜羅。去年馬杜羅擔心走私肆虐,命令關閉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的行人邊境口岸,但在今年8月有被重新開放。
上千委內瑞拉人涌向哥倫比亞,購買基本的生活用品和藥物,因為政府已不能負擔這些東西的進口費用。由于油價低迷,委內瑞拉預算短缺,債臺高筑。委內瑞拉的政治危機已經一觸即發,如果沒有石油收入來緩解危機便很可能會失控。
歐佩克失去公信力
在2014年石油價格危機開始之前,歐佩克一直履行著控制市場石油過剩的職責。該組織的產油量占全球40%以上,其減產所帶來的影響遠大于單個國家減產的效果。但與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爭奪市場份額而破壞了油市的穩定之后,歐佩克幾十年以來首次丟失了其信譽。
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如利比亞、伊拉克、尼日利亞、阿爾及利亞和委內瑞拉等,亟待油價復蘇來償還國際債務。因此,這也是歐佩克“老大哥”沙特的最后一次機會,讓全球相信它是關心歐佩克的未來的,否則,歐佩克的信譽損失將無法挽回。
油價低迷之下市場競爭加劇
現在伊朗、尼日利亞和利比亞得到豁免,其產油量不會受到協議實施與否的影響,但是其利潤會。如果限產協議得以實施,這三個國家能從油價反彈中獲利最多。如果限產協議最終破裂,油價下跌,經濟復蘇的國家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導致“產量增加-油價下跌”的惡性循環。
此外,美國頁巖油商也不容忽視。雖然今年美國鉆井數較去年減少一半,但如果低油價之下美國頁巖油商得以立足,說明他們在油價50美元以下也能獲得不錯的利潤,加劇了美國和歐佩克產油國間的競爭。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