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一直是OPEC眾多成員國中最有話語權的一個。該國的原油產量占到OPEC總產量的1/3。而現在,伊朗正掌握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CapitalEconomics中東經濟學家Jason Tuvey向彭博表示:“兩國來自不同的立場。伊朗此前一直受到制裁。目前,伊朗經濟正受到原油產量上升以及投資規模上漲的推動。而沙特正面臨財政削減的命運?!?br />
伊朗并不像沙特一樣依賴原油收入。而盡管進行了經濟結構改革,但油價的低迷依然將沙特拉入困境——該國的外匯儲備急速下滑,政府項目的承包商沒能受到款項,而沙特的公務員今年或許收不到獎金。
IMF預計,沙特今年的財政赤字占到其GDP的13.5%,遠高于伊朗2.5%的水平。IMF表示,沙特需要油價回到每桶67美元才能達到財政平衡。而對伊朗而言,油價只需要升至每桶61.5美元。
在經濟增速上,沙特1%的經濟增速也遠低于伊朗的4%。沙特的經常賬戶赤字今年將擴大超10%,而在2012年的經濟改革之后,伊朗的經常賬戶處于平衡狀態。
在本次的阿爾及爾會議中,伊朗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伊朗石油部長Zanganeh今日表示,不愿在目前的產量水平進行凍產。伊朗尋求重獲OPEC市場份額的12%-13%,希望提高產量至400萬桶/日再考慮凍產。
針對阿爾及爾會議,他表示:“我們的日程上不包括這兩天內達成協議。我們來這里是為了交換觀點,此外沒有更多了。需要時間做出更多咨詢?!?br />
伊朗在年初國際制裁解除之后迅速將日均產量提升了50萬桶。過去三個月,該國日均產油量徘徊在360萬桶附近。伊朗此前就堅稱,將在日均產量略超過400萬桶后考慮限制產出。
據伊朗SEDA周刊本周報道,伊朗建議將其產量目標設定為OPEC市場份額的12.7%,即417.3萬桶/日。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知情人士表示,沙特和伊朗在本周的維也納會議上再起爭執,主要是因在衡量凍產水平上,未能確定使用哪一套數據來作為評判標準,這凸顯了OPEC成員國的不信任;伊朗希望使用各成員國政府提供的原油產出數據,而沙特卻更傾向于由原油顧問和分析師提供的二手資料來作為獨立的參考數據。?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