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盤點 | 這六大政治事件顛覆了全球油氣業

盤點 | 這六大政治事件顛覆了全球油氣業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被顛覆,代表性的例子包括亞馬遜幾乎消滅了所有實體書店、旅行社和報紙已經“不具備媒介的作用”、Uber和Airbnb正在顛覆傳統的出租車和酒店業……沒有一個行業能夠幸免,能源業也不例外。水力壓裂和其他技術不僅改變了油氣貿易形勢,也改變了長期地緣政治格局,顛覆了油氣生產方式。但是,長期以來,大家將關注點過多地放在了技術性顛覆上,而忽略了政治因素。而實際上,政治因素一直是油氣市場最具顛覆性的一股力量。

下面是最近對行業影響較大的六大政治事件,從中可以看出政治因素甚至可以決定能源市場上的贏家和輸家。

一、巴黎協定

關于化石燃料消耗與全球變暖之間的關系雖然一直存疑,但近期終于將要達成科學共識。這一科學共識也將促使形成一種政治共識,即如果人類想要避免較大的氣候變化,必須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015年11月,150個國家在巴黎達成政治共識,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2℃以內,同時盡力控制在1.5℃以內,各締約方承諾制定“國家自主決定貢獻(NDCs)”,這將對能源業產生巨大的影響。

盤點 | 這六大政治事件顛覆了全球油氣業

巴黎協定將徹底改變全球100多年來以煤炭和油氣為主的能源消費模式。同時,全球發起與協定有關的很多直接行動,包括為促進發展中國家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發達國家需向其提供190億美元援助的提議;由法國和印度牽頭建立一個由120個國家組成的國際太陽能聯盟,以支持各國的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比爾蓋茨和其他十名投資者組建了“突破能源聯盟”,以引導私人資本投資清潔能源項目;在巴黎舉行的一次邊峰會上,巴黎市長Anne Hidalgo和前紐約市長Mike Bloomberg主辦了“市長契約”活動,承諾到2020年,全球超過360個城市將貢獻一半以上的世界城市排放減少量……這些政治決策,都將使行業產生巨大變化,并加速新能源相關業務的出現和增長。

二、美國取消石油出口禁令

大規模使用水力壓裂使美國油氣產量急劇增加,帶來能源政策的重大變化。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可能是2015年11月,美國解除了1973年制定的原油出口禁令。這一重大政治決策,是在美國國內煉油廠頁巖油處理能力達到峰值、原油儲量也處于歷史高位的情況下做出的合理舉措。這一決策使美國成為了油氣凈出口國,使其在全球油氣市場中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轉變。這一變化影響的對象之一是歐洲,他們因此可以減小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取消石油出口禁令,也使得美國政府在與其他原油生產國進行談判時,有了更強大的地緣政治武器。

三、中國經濟放緩

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一向對全球能源需求和價格有著巨大影響。中國的經濟衰退意味著這一亞洲強國所有的進口商品價格將下降,石油也不例外。有人認為,目前中國較低的經濟增長率可被視為正常經濟周期的過渡階段,這意味著經過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后,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屬正?,F象。但問題是,中國的經濟放緩可能并不是暫時的,中國有可能即將進入一個長期緩慢增長期。

那些對中國經濟不太樂觀的專家表示:有充分的證據表明,中國經濟正進行重大的結構性變革。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為過去25年來的最低位,同時伴隨著股市的崩盤和貨幣的貶值;2016年1月,約有1100億美元資產撤出中國,而整個2015年超過6000億美元資本外逃;然而,最令人不安的跡象是國債的迅猛增長,數據表明自2007年以來,國債增長了三倍。

盤點 | 這六大政治事件顛覆了全球油氣業

作為回應,政府強調打算將經濟模式從主要依賴出口轉變為擴大內需,從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和發展工業轉向做強做大服務業……這些政治決策,將深刻改變中國的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

四、中東危機

彭博社報告指出,中東地區由于沖突和制裁,限制了約260萬桶/天的石油產量,這一數字是2000-2010年平均水平的五倍多?!禝EA 2016年能源展望》指出,在主要的政治不穩定地區,包括伊拉克、利比亞、南蘇丹和敘利亞等,過去兩年石油減產平均約320萬桶/天?,F在的供應平衡基本是通過伊朗出口量增加來維持,伊朗出口量自去年以來翻了一番,5月份達到210萬桶/天。伊朗出口增長得益于其在2015年7月達成了核協議,之后西方國家解除了對伊朗的制裁。

解除制裁打破了全球石油的供應格局,致使OPEC出現分裂,其影響力被削弱,也使普京的主要合作者之一Igor Sechin認為,OPEC實際上已經不再是一個統一的組織。伊朗制裁的解除當然只是政治影響石油業的其中一例。利比亞、敘利亞、埃及和東地中海這些政局不穩定而又擁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地區未來都將成為熱點。在中東,政治因素對能源業的影響遠遠超過了技術因素。

五、俄羅斯的擴張和制裁

2014年,由于吞并克里米亞,歐盟和美國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制裁。其中一些制裁直接影響到俄羅斯的能源業,削弱了俄羅斯作為歐洲最重要天然氣供應國的影響力。制裁包括禁止向俄羅斯出口能源相關設備和技術,禁止向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提供鉆井、測井和完井等服務。之前許多觀察家預測,支持制裁的國際聯盟將迅速分裂,制裁將土崩瓦解,或者只具有短暫的影響力,并且效果不大。不過,這些觀察家的預測都沒能成真。反而,俄羅斯關于吞并克里米亞破壞烏克蘭穩定的決定,將導致其油氣工業發生劇變,并意外促使美國成為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出口國。

六、委內瑞拉和巴西的內亂

近年,委內瑞拉和巴西的國家石油公司的發展如履薄冰。委內瑞拉國有石油公司PDVSA是由于管理不善、缺乏投資和大規模腐敗,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則主要由于腐敗丑聞。Petrobras現在正背負著史上所有石油公司都未經歷過的巨大債務,其到2020年的5年投資計劃削減了25%,且股票在過去兩年里損失了80%的市值。

盤點 | 這六大政治事件顛覆了全球油氣業

再說委內瑞拉,盡管石油儲量豐富,但其原油產量和出口量大幅下降,使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不重要。就這兩國而言,其石油業的崩盤與技術無關,而都與政治有關。

不可否認,技術創新是各個行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油氣公司的領導人常常強調,自己的公司比其他任何行業的公司技術更先進,或至少差不多。事實上,大型石油公司的研發投入確實是驚人的,他們也為行業帶來了眾多成功的技術創新。但必須強調的是,很少有其他行業像石油業一樣直接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過去,技術可以而且確實也顛覆了石油行業,但卻遠遠沒有政治帶來的影響這么大這么頻繁。

延伸閱讀:“行業顛覆”概念史

德國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Werner Sombart在其1913年的作品《戰爭與資本主義》中首次定義了行業顛覆的模式。這一概念后來被Joseph Schumpeter在其1942年的《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一書中加以提煉?;谒麑︸R克思關于資本主義自我毀滅傾向早期主張的理解,Schumpeter將這一概念稱之為“創造性顛覆”,并稱其為“關于資本主義的一個基本事實”。他稱“創造性顛覆”的最大特點是,它是一個行業劇變的過程,不斷從內部改變經濟結構,不斷毀滅舊的經濟結構,并不斷創造新結構。

半個世紀后,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在1995年將這一概念加以延伸,將其描述為“顛覆性創新”,即新技術和商業策略創造出一種不同與以往的產品,能夠取代之前市場上十分之一的主要同類產品,有時甚至完全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IPad便是后一種現象的典型范例。

盤點 | 這六大政治事件顛覆了全球油氣業

Christensen關于“顛覆性創新”的概念得到了一系列新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驗證,這些新技術和商業模式通常與互聯網有關,互聯網行業催生了一大批新公司并迅速成為市場領導者。發明家、企業家、投資者和分析師很快便癡迷于尋求的“顛覆性創新”,希望能夠徹底改變各自領域傳統業務方式。但同時因為擔心全新的經營模式會對傳統市場造成嚴重破壞,現有公司變得開始警惕這些新經營模式的侵入。

雖然一想到“顛覆”這一術語,大多數人的腦海里會出現與信息技術、計算技術和互聯網有關的技術創新,但實際上,至少是在能源行業,政治因素與新技術一樣,對行業的影響只多不少。

作者/Moisés Naím ? ? ? ? ? ?譯者/白小明 ? ? ? ? ? ? ? 編輯/李倩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Linda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南開大學傳播學專業,以國際權威網站發布的新聞作為原始材料,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讓您緊跟油氣行業商業發展的步伐!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