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原油需求僅增長2.5% 為什么中國仍是油氣業的“定心丸”

原油需求僅增長2.5% 為什么中國仍是油氣業“定心丸”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利用油價暴跌的機會,大幅增加原油進口量,一舉成為全球第一原油進口國。但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有人擔心,中國能否繼續保持龐大的進口量,提振國際油價?

作者 | Nick Cunningham
編譯 | 阿佳徐

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在過去十多年里,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一直低于供給增速。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減緩及不斷提高能源利用率使得他們對原油的依賴不斷減弱。而反觀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原油需求不斷上漲,近幾年中國原油進口量一直在不斷攀升,2016年4月,中國進口原油達737萬桶/天,超過美國同期的720萬桶/天,自此成為全球原油進口第一大國。

但近幾年,作為“世界經濟引擎”的中國,也開始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出現放緩跡象。雖然目前原油進口量仍能保持強勁增長,但專業人士同時也表示憂慮,中國能否繼續為國際油氣市場提供看漲動力?

經濟增速放緩 地位堪憂?

近年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中國仍是油市回暖的重要支撐力量之一。

中國產油量世界排名第五,但很少有人視中國為主要產油國。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14年石油價格暴跌迫使中國國有石油公司——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不得不削減上游油氣開支,其中,2015年削減40%,2016年又再次削減28%。同時,中國油企現有油田逐漸老化,生產成本也較高,需維持穩定投資才能保證正常生產,而上游投資縮減會迫使企業關閉高成本油田。因此,2016年,中國產油量下滑了7%,同比上一年日均產量減少了48萬桶。

目前,中國國油也正嘗試采取措施阻止國內原油產量下滑。如中石油,該公司今年上游開支將增加15%至228億美元,這是自油價下滑后,中國油氣資本開支的首次大幅上漲。但盡管如此,IEA仍預計,中國2017年產油量將減少20萬桶,即使增加開支也于事無補。

而真實情況卻是,中國油企大部分增加的支出將用于天然氣生產,而非原油。如中石化,其將大部分新增資本支出分配至涪陵頁巖氣項目二期工程、天津LNG進口項目、國內儲氣設施和其他海外項目等。

中國的原油需求,一直以來都是油價提升的關鍵支撐,雖然此次油氣動蕩主要原因是由供應過剩導致,但需求仍是提振油價的一大利器。

近幾個月來,中國經濟放緩和需求波動令整個石油市場面臨著下行風險。2016年,中國油氣需求僅增長2.5%,低于2015年的3.1%和2014年的3.8%,增速跌至三年來的低位。

此外,由于中國在過去兩年竭盡全力地建設戰略原油儲備,市場認為中國原油進口量高漲只是暫時性的。一旦該項目結束,中國原油需求可能就會大幅下降。若中國經濟繼續放緩,其很可能使油氣市場奔向“平衡”的時間推遲,油價也可能會再次“脫軌”。

中國仍將是油氣業的“定心丸”

對于這種擔憂,以下數據似乎能給油氣業吃下一顆定心丸。中國GDP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回升,已是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經濟加速。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9%,超過市場預期。目前為止,中國原油需求量仍快速上漲,打破了市場此前的預測。

據普氏能源(Platt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1-2月份油氣需求同比上漲5.3%,3月數據更是驚人,達到921萬桶/天,單月增幅11%,再創歷史新高。IEA預計,2017年,中國原油需求將增加40萬桶/天至1230萬桶/天,同比去年上漲3.3%。

油價下跌使得中國國內原油產量下降,經濟增速又使得國內原油需求上漲,產量與需求之間的鴻溝也只能通過進口原油來填補。在2016-2017年間,中國原油日產量減少了68萬桶,日消費需求卻激增至80萬桶。中國所需的的原油進口量將對供應過剩的原油市場做出巨大貢獻,就算美國頁巖決定減產也無法與之比擬。

從世界石油市場格局看,歐洲石油進口量正大幅減少,美國能源由于頁巖油氣革命也已基本自給自足。最近,一些分析人員認為,中國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在逐漸減弱,而印度則有可能取而代之成為新的重量級買家。但實際上,2017年中國原油進口需求將依舊呈現穩步攀升狀態,依舊是支撐國際油價的核心驅動力量!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阿佳徐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黑龍江大學英語口譯專業,具有豐富的翻譯工作經驗。致力于觀察國際油氣行業動態,能夠快速、準確傳遞油氣行業最新資訊,提供豐富的油氣信息,把握行業動向,為國內企業提供專業的資訊服務。(QQ:348418756)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