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經濟格局面臨轉變 中東石油花落誰家?

經濟格局面臨轉變 中東石油花落誰家?

談及中東,我們首先想到的畫面就是中東遍布”石油大國”,但是中東各國之間分歧不斷,阿富汗、伊拉克等國更是連年飽受戰火煎熬,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擁有影響全球經濟走勢的石油資源。整個中東的經濟體系更是錯綜復雜,并且主要產油國也面臨經濟轉型、經濟戰略轉變的困擾。而面對美國對中東石油需求減少,新興市場突起的現狀,中東石油又會如何選擇呢?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中東的經濟架構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

如果要用一張圖來展示整個中東經濟體系的話,那么下面這張圖就再合適不過了。下面這張圖一覽無余的告訴我們關于整個中東地區財富、地緣政治影響、該地區自然資源以及部分中亞地區的信息。其中很多錯綜復雜的關系在這張圖中也是非常明顯。

中東經濟出口收益

經濟格局面臨轉變 中東石油花落誰家?

首先,我們從最重要的開始說起,對于大多數中東國家來說,占據出口量第一位的是石油及其相關產品。2015年,中東各國向全球出口石油總收益達3250億美元,原油出口量占全球總量的41.3%。

2015年,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伊朗和阿曼在全球原油出口排行榜中均位于前十五名之中。除此之外,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位于中亞地區,兩國也同樣位于前十五名之列。

在這種經濟力量的支撐下,地方政權也從中獲益不少。財富增長可以穩定社會局勢、提升國家形象,這些國家在國際事務上也比其他國家具有更大的影響力,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沙特阿拉伯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即使近幾年它的影響力在不斷下滑,但不可否認的是,沙特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依然很大。

其次,中東地區小部分國家也經營著除石油外的其他產業。以色列在國際市場上也發展其他領域來創造價值。除石油外,以色列其它三大主要出口領域為電子和軟件、鉆石切割以及制藥業。

在國際市場中,常年飽受戰火煎熬的阿富汗出口收益主要來源于其他自然資源。鴉片是阿富汗最具價值的經濟作物,其中鴉片制劑比如麻醉劑、嗎啡和海洛因出口量最多。若按邊界價格估算,該經濟作物創造的價值為30億美元,占2013年整個國家GDP的15%。

這一現象也從側面反映了中東一些國家即使不依靠石油,其經濟發展也能保持一定的增速。但是,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石油資源稀缺的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相對較少。例如,亞美尼亞主要以出口生鐵、未鍛造銅和有色金屬為主,其在全球出口國排名中僅位列138位,排名位于牙買加和斯威士蘭之間。在地理位置方面,亞美尼亞首都Yerevan處于不利地區,因此亞美尼亞一直尋求俄羅斯的支持。

石油背后的中東經濟概況

石油曾給中東帶來過無與倫比的財富。然而,油價的暴跌也給很多中東經濟體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沖擊。新的稅收政策被引進,社會福利大幅消減,油價高居100美元/桶以及隨之而來的1萬億美元的出口營收,已經變成了“過去式”。曾富得流油的海灣國家及其民眾正在被迫接受這種現實,低油價困境使得這些富油國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來適應新的經濟狀況。

科威特享受著全球最低的產油成本,同時也擁有全球最古老的主權財務基金之一。然而,油價的暴跌已經迫使這個國家考慮那些曾經認為不可能考慮的事情,即征收公司利潤稅。阿布扎比商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Monica Malik指出,科威特朝公司征稅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創收形式。

因受低油價和政府支出下降的影響,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沙特阿拉伯銀行業展望從“穩定”下調為“負面”。穆迪指出,沙特今年削減了14%的公共支出,這也是導致評級下降的一個關鍵因素。身為中東地區最大產油國,沙特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削減支出及社會福利補貼,甚至大幅度削減了國外獎學金計劃。

經濟格局面臨轉變 中東石油花落誰家?

據預計,今年卡塔爾或出現15年內首個預算赤字。身為2022年世界杯的舉辦國,卡塔爾創建了規模浩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因此該國能比其他鄰國更好地實現自保。盡管如此,卡塔爾也推行了削減舉措??ㄋ枃倚侣剻C構援引首相謝赫塔米姆?本?哈馬德?阿勒薩尼的講話稱,政府可能無法繼續”提供一切”。此外,卡塔爾將汽油價格上調了35%,抬高了水電價格,并且下令各大國有機構削減支出。

巴林王國三十多年來首次上調汽油價格,并且削減能源補貼。近期,巴林王國政府宣布將實施大范圍改革的計劃,并稱該國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同時也需要削減支出。

中東地區的未來發展趨勢

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占全球已探明總儲量的近70%,在石油前景并不明朗的現在,中東石油未來該何去何從?曾幾何時,美國曾是中東石油最大的出口對象。但是現在,美國并不像從前一樣高度依賴于中東地區的石油。美國現今的石油進口來源地呈多元分布,并且分布區域也越來越有向周邊聚攏的趨勢。

過去的30多年里,經濟迅猛增長的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逐漸填補了中東石油出口市場的空缺。上世紀90年代初,沙特阿拉伯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微乎其微。但僅僅過了10多年,到2002年,沙特對中國原油出口量便超過了1100萬噸,占當年中國原油進口量的16.4%,年增率達超過40%。沙特也從這一年起成為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并一直保持至今。到2010年,沙特對中國原油出口量已近4500萬噸,占當年沙特對外原油出口總量的18.6%。

目前,中國對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國家原油需求度不僅高于美國,也遠高于歐洲。日本對中東的石油依存度雖然高于中國,但其石油消費量卻遠低于中國。加之出于對安全、經濟雙邊利益及戰略意義等原因的考慮,中東將與中國在未來形成緊密關切。

在2013年,發展中國家的石油需求量首次超過發達國家。當月,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原油日需求量為 4430萬桶,而非OECD國家達到4450萬桶。除了中國以外,印度正日益成為原油需求量大幅增加的主要推手,IEA預計印度的石油消費增長幅度將明顯高于其他地方,在2040年將攀抵每日1000萬桶。

還需要關注的是,雖然美國和西方對中東石油的進口一直在下降,但自1980年以來,沙特和其他中東主要產油國的石油產量和出口量總體上是不斷上升的。這就意味著,中東不僅石油出口對象正在從西方轉向東方,新增的石油產能也全部銷往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因此,中東未來的石油發展前景將取決于如中國一樣的新興市場。

作者/Jeff Desjardins ? ? 譯者/尉晶 ? ? 編輯/徐文鳳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阿佳徐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黑龍江大學英語口譯專業,具有豐富的翻譯工作經驗。致力于觀察國際油氣行業動態,能夠快速、準確傳遞油氣行業最新資訊,提供豐富的油氣信息,把握行業動向,為國內企業提供專業的資訊服務。(QQ:348418756)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