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油價自2014年7月下跌以來,迄今已歷經兩年。期間不少機構就石油市場未來走勢以及石油行業的發展變革作出預測。其中一個有代表性的觀點是全球石油供需將于2016-2017年出現再平衡格局,比如康菲公司就是這樣認為的,在其年報當中有披露。石油圈原創www.h29736.cn
供需再平衡意味著市場的相對穩定。從供給側看則意味著石油行業在經受低油價沖擊調整之后,舊的運行均衡體系被打破,新的均衡體系再度建立。不過依照目前的局勢似乎還很難說市場再平衡正在靠近我們。恰恰相反,我們一時還沒有再平衡的影子。究其原因,主要是進入2016年之后石油行業的發展狀況似乎變得更糟。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上游油氣業務虧損同比加大,下游利潤增長勢頭由于經濟形勢低迷戛然而止。種種跡象表明,石油行業在與油價抗爭的過程中依然表現為業績下行“一邊倒”,看不到雙方的均衡對峙和相持。因此可以推斷,石油行業還需在低油價下堅持,還得再跑低油價下的“馬拉松”。
由于下游業務在低油價下有成本優勢,有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上游業務業績在低油價下持續下滑,因此石油公司能否跑下這場“馬拉松”的關鍵在上游。分析石油公司上游的季度業績或許可以清晰的發現在奔跑的征途中誰最先出局,誰能笑到最后。
不妨仍然以跨國石油公司為例,2014-2015年這一時期他們的上游季度利潤變化比較有特點,大面積出現虧損是在2015年的第四季度和2016年的第一季度,這一時期的布倫特季度平均油價大致在30-40美元/桶。
其中BP是最早出現上游負利潤的,盈轉虧出現的時間是在2014年第四季度,之后上游一直保持微弱虧損狀態至2015年上半年,三季度時BP上游還出現小幅盈利。由于BP的上游業績近些年一直受到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的影響,業績出現起伏也在意料之中。
這一時期季度利潤虧損最大的公司是殼牌,2015年三季度公司上游虧損額達到近百億美元,這一現象應該與殼牌巨資收購BG有關。殼牌的季度報表顯示,由于收購BG公司需要支付整合資產的成本,公司負債水平因此大增,盈利空間被大幅擠兌。受收購整合事件影響,該季度之后殼牌的上游便一直處于虧損狀態。
雪佛龍首次出現上游虧損是在2015年的二季度,之后便一直沒有反彈。素以業績優良著稱的??松梨谠陂L時間的低油價沖擊下也有些招架不住,公司上游于2016年的一季度開始由盈轉虧。五家跨國石油公司中只有道達爾上游一直在盈利,但是盈利表現出持續下降特點。
如果要按照比賽掉隊的先后順序判斷石油公司上游的抗油價波動能力,那么基本可以認為2014-2016年一季度期間表現最好的是道達爾,畢竟這個公司沒有出現上游的虧損,盡管它在盈利時期凈利潤的絕對規模不是最高的。當然也不能簡單認為BP和殼牌抗油價波動能力弱,畢竟他們受到了漏油事件和超級并購這樣的特殊事件的影響。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的國家石油公司在低油價下表現出一定的實力,比如中石油的上游利潤在2014年年初至2015年三季度期間,上游利潤規模就領先于跨國石油公司,不過在2015年第四季度之后中石油的上游季度利潤虧損額度也大于跨國石油公司,這一現象說明我們的國家公司在抗油價波動穩定性方面與國際公司還有差距,對此應客觀認識。
由于這場艱難的馬拉松還在繼續,石油公司在接下來的征途中還需咬緊牙關堅持,這是不得不面臨的選擇。從目前石油公司表現出的經營動態看,油公司發展上游主要采取了以下途徑:
一是利用下游盈利狀況改善為上游發展模式調整爭取時間,高油價時期依靠上游貼補下游,低油價時期則依靠下游貼補上游;二是重視發揮科技創新在上游發展模式調整中的作用,表現為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視已有技術的集成創新以及關鍵技術的突破;三是重視行業之間的聯合與協作,借力外部力量增強抗寒能力,努力發掘有利于提升經營效率的各種生產要素;四是努力保持油氣產量的穩定,并在過程中有意識的調整產量結構,加快發展天然氣業務以適應低碳經濟要求。
低油價對石油公司上游發展帶來了風險,但也帶來了機會,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激發了石油公司的斗志,讓創新、增效成為公司發展主旋律。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羅佐縣論能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能源縣志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捕捉能源行業熱點事件,試解其中玄機。用樸素的語言敘說行業發展規律,為專業人士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油氣行業資訊,為非專業人士講述能源故事。微信公眾號:pku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