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稟賦與成本、國內貨幣匯率變化、油氣產業政策等因素,處處提振俄羅斯增產的底氣。
為加速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平衡,挽回油價頹勢,盡管一波三折,但OPEC還是在近日達成一份令市場意外的減產協議:將原油日產量減少120萬桶,并將原油日產量限額定為3250萬桶。協議自2017年1月1日生效,限期6個月。
高盛認為,這份減產協議一定會短期抬高國際油價,但能否達到歐佩克所期望的減產效果,還需考慮多重因素。畢竟,在此之前沙特、伊拉克、俄羅斯等主要產油國一邊說減產一邊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專家表示,OPEC勉強達成凍產協議,一些產油國口是心非,其中俄羅斯或成全球減產攔路虎。預計俄羅斯石油產量與出口量的增長態勢將持續到2020年。就目前形勢分析來看,俄羅斯的石油產量能在全球性低油價形勢下保持增長主要得益于五大因素。這些因素涉及資源稟賦與成本、國內貨幣匯率變化、俄羅斯國內油氣產業政策及俄羅斯政府穩定市場份額的需要等方面。
資金基礎:盧布貶值抵消油價沖擊
近兩年,俄羅斯石油產量與出口量一直保持增長態勢。俄羅斯能源部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2015年的石油產量為146.3萬噸/日,全年總產量為5.34億噸,較2014年增加約1.3%。2016年仍保持總體增長之勢,前10個月的產量已達到4.54億噸,較2015年同期增加了2.3%,其中10月份的產量更是大幅增至157.95萬噸/日,創下了蘇聯解體以來的歷史新高;與此同時,俄羅斯的石油出口也保持總體穩定增長,其中2015年的石油出口量較2014年增加了8.9%。2016年前10個月同比增加了4.8%,至70萬噸/日。
雖然近年來俄羅斯遭受了低油價、歐美制裁和貨幣貶值等因素影響,但其國內經濟卻保持了基本穩定,近幾年的通貨膨脹率并未大幅波動。盡管2014和2015年的通脹較之前有所增加,但都在15%以下,而且2016年出現了明顯回落,預計2016年的通脹率會降至5.8%,基本與2013年持平。這表明在油價大幅下滑的這兩年多時間內俄羅斯國內的總體物價并未出現大幅上漲。在俄羅斯境內從事石油勘探開發的公司主要是通過石油出口獲利的,他們通過出口石油獲得美元,然后兌換成盧布在當地購買主要的材料和服務。
雖然油價下滑導致這些公司的美元收入銳減,但由于盧布的貶值幅度高于油價跌幅,且期間俄羅斯國內物價并未出現較大漲幅,因此這些公司以盧布計的收入反而有所增長。這也是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在2014和2015年的財務表現強于其他油氣公司的主要原因。以俄羅斯國油為例,該公司2014年以盧布計的總收入增加了18%,而??松梨?、殼牌等其他國際石油巨頭的營收增幅平均只有1%;2015年在國際石油巨頭無一幸免的出現利潤暴跌之際,俄羅斯國油以盧布計的凈收益仍有約2%的增長。此次油價下滑和盧布貶值給俄羅斯的石油公司帶來了實質意義上的好處,它們具備提高產量的資金基礎和主觀意愿。
資源基礎:資源稟賦好開發成本低
與其他國際巨頭多樣化的油氣資產組成不同,俄羅斯石油公司所持有的油氣資產中絕大多數是常規油氣資產,而這些資產最大的特點就是勘探開發成本相對較低。俄羅斯能源部長2016年3月稱,俄羅斯境內的石油開采成本平均只有2美元/桶,難開采資源和海上石油區塊的平均開采成本為20美元/桶,即使油價下跌至15美元/桶,俄羅斯的石油仍將保持盈利??紤]到近年來盧布貶值的影響,俄羅斯官方公布的以美元計的開采成本并不能真實反映該國真實的石油開采成本,因為俄羅斯境內石油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相關費用是以盧布計的,而目前盧布對美元已經貶值了近一倍。若將此因素考慮在內,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應該高于其官方數據,不過即使這樣其開采成本也在4~8美元/桶,相對于其他大多數資源國而言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如果認為俄羅斯官方公布的成本數據過于樂觀,那我們不妨再看看其他獨立機構公布的俄羅斯石油生產成本。挪威油氣咨詢機構Rystad Energy在2015年11月公布的對全球主要資源國石油生產成本的測算:俄羅斯的石油生產成本(包括資本投資和運營成本)為17.2美元/桶,僅次于科威特、沙特、伊拉克、阿聯酋和伊朗,是所有非歐佩克國家中最低的。即使在俄羅斯開采石油的完全成本要在這一成本水平上翻上一番,也不過35美元/桶。也就是說,俄羅斯現有的在產油田在目前的低油價下仍具有經濟生產能力。另外,俄羅斯陸上常規石油勘探的發現成本也處于較低水平,俄羅斯國油和俄氣石油平均為4~5美元/桶,魯克石油公司最高為8美元/桶,其他俄羅斯石油公司的發現成本基本介于二者之間,而世界其他石油公司的發現成本普遍在20美元/桶。較低的勘探成本釋放了俄羅斯在當前低油價下的增產后勁。
政策保障:財稅制度確保收益穩定
對油公司而言,只要油井/油田的現金流還是正的,一般就不會選擇關停。對于在俄羅斯這種以原油出口為主的國家進行石油生產的油公司而言,一口油井或一個油田的運營現金流是由油價與開采成本以及各種稅費(礦產資源稅、出口稅、境內管運費、國際運費)的差值決定的。
俄羅斯幾家主要油公司(俄國油、俄氣石油、盧克石油、巴什石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俄羅斯國內石油開采的平均成本不到4美元/桶,而且俄羅斯國內石油生產商的主要開采成本直接與油價掛鉤,當油價下降時對應的開采成本也會降低。俄羅斯特有的石油稅費體系消化了油價波動對石油生產的影響。俄羅斯的石油稅費主要由礦產資源開采稅和石油出口稅組成,它們消化了80%的油價波動影響。
總之,無論油價上漲還是下跌,俄羅斯石油生產商的利潤總能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水平。另外,歐美制裁和油價下跌導致的盧布貶值不僅沒有給油公司在俄羅斯的油氣開發產生負面影響,反倒起到了積極作用,因為石油在俄羅斯境內的運輸幾乎是由其國有管道公司Transneft壟斷的,境內運費是以盧布的形式結算,每年的運費都會根據國內通貨膨脹水平進行調整,而且通常調整的幅度會低于通脹水平。
例如,2016年1月,Transneft將運費在2015年的基礎上提高了5.8%,而此期間其國內的通脹水平為12.9%,盧布貶值了約40%,如果換算成美元的話,俄羅斯境內的運輸成本不但沒有增長,反到還降低了近三成。稅費中的國際運費主要是石油海運以及相關的保險、滯期費、導航費、港口裝卸費等費用和原油品質差異的折扣。這些費用的價格都是有國際市場的供需決定的,俄羅斯不具有話語權。按照以上的成本和稅費標準計算,即使當油價低到10美元/桶的水平時,俄羅斯絕大多數油井/油田的生產仍具有經濟性(現金流為正值)。這就確保了老油田和成熟油田的產量穩定,是俄羅斯能在低油價下實現產量增長的重要保障。
推動力:勘探開發針對性調整
本輪油價下跌以來,削減投資是油公司應對油價下滑挑戰的主要措施之一。2015年,全球主要油氣公司平均削減了約30%的上游勘探開發投資來幫助解決油價下滑對公司業務的影響,俄羅斯國油、盧克石油公司、俄氣等公司以美元計的上游投資也有大幅削減,但考慮到這些公司的核心業務都位于俄羅斯境內,而且這幾家俄羅斯石油公司2015年的以盧布計算的上游投資還有一定程度的增長。
俄羅斯國油和盧克石油公司是俄羅斯國內兩個最大的石油生產商,它們的石油產量約占全俄石油總產量的一半。對這兩家公司2010-2016年上半年期間以盧布計的油氣勘探開發投資的統計顯示,其上游投資并沒有減少。其中俄羅斯國油2015年在俄境內的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比2014年大幅增加了30%,2016年上半年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33%。盧克石油公司2015年在俄羅斯境內的投資僅較2014年減少了11%,遠低于全行業平均水平,而且其2016年上半年的上游投資僅比2015年上半年減少了2%。
雖然俄羅斯主要石油公司近兩年在俄境內的上游投資都保持了穩定甚至增長,但不同公司的投資特征有明顯差異(表1)。以2015年上半年為例,俄羅斯國油和俄氣石油公司開發板塊以盧布計的總體投入同比均大幅增長,但勘探板塊的投資出現大幅下降,大部分的投資從勘探轉移到了開發板塊。正是投資上的這種轉變促使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在低油價下仍能實現增長。然而,盧克石油公司表現出不同的上游投資組合,其2015年上半年在俄羅斯境內的上游投資同比減少了14%,而勘探投資卻大幅增加了44%,這是因為盧克是一家獨立油公司,很難進入北極以及海上區塊,且在俄羅斯境內的開發資產進一步挖潛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在維持現有產量穩定的同時更加注重開拓新的產量增長點。以俄羅斯國油和俄氣石油為代表的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上游投資的增加以及由重勘探向重開發的轉變推動了該國石油產量的增長。
增產持續:成熟油田產量遞減放緩
由于近兩年俄羅斯主要石油公司均保持了較好的財務狀況(以盧布計)且上游投資的重點由勘探轉向開發,一方面使得針對成熟油田和老油田的挖潛作業量增加,導致這些油田的產量遞減放緩;另一方面也使得一些能夠即刻投產或有望在短期內投產項目的推進明顯加速,成為新的產量增長點。這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尤為明顯,該區是俄羅斯的主要產油區,俄羅斯在2000-2006年期間原油產量的大幅增長主要是靠該地區石油產量的恢復性增長推動的。
不過該區的產量自2007年起開始衰退,在全國石油產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從2006年的68%降到目前的54%。盡管該地區整體產量已進入下降通道,但降幅卻遠低于預期,近兩年特別明顯。2006-2014年,該區的產量減少了約2700萬噸,總體降幅為8.2%,年均降幅僅為1.3%,其中2014年的降幅為1%,低于近年平均水平。
該區2016年來產量衰減放緩主要得益于兩大因素:一是老油田產量遞減放緩,二是新項目投產抵消了部分老油田減產的影響。Samotlor油田是西西伯利亞最大和最老的油田之一,于1969年投產,在2006年達到9.1萬噸/日的峰值后,產量便開始下降。
不過在持續投資和一系列提高采收率技術的應用下,該油田在2008-2014年期間的遞減率一直保持平均每年5%,2015年該油田的遞減率進一步下降為3%,明顯低于該區老油田10~15%的年均自然遞減率。與此同時,西西伯利亞地區近年來也有一些新油田投產,如位于北極海域的Prirazlomnoye油田,早在1989年就已發現,但直到2014年才正式投產,由俄氣石油公司開發,產量最高可達1.4萬噸/日。
另一個開發進程明顯加快的地區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2009年時,這兩個地區在俄羅斯石油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不到5%,到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至15%,其中東西伯利亞地區的增長最快,正成為俄羅斯國油的又一個生產中心。在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建成投產以及后續擴建工程開啟的推動下,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石油產量仍有很大增長空間,是其未來增產的重要來源。
綜上所述,盧布貶值和現行稅收體系是俄羅斯能在當下低油價下保持石油產量增長的經濟保障。良好的資源稟賦是俄羅斯增產的資源基礎,確保油公司在低油價下的投資仍能獲得客觀的收益。油公司投資的增加以及投資重點向開采的轉變使得老油田和成熟油田產量衰減放緩和新油田開發項目加速推進,是增產的直接動力。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中國石油石化,作者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楊國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甲基橙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