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圍棋峰會人機大戰再次舉辦,中國圍棋世界冠軍柯潔以0:3輸給了AlphaGo,讓人工智能再次成為人們的茶余飯后的談資。那么,人工智能在油氣行業是如何發展的呢?如果真如李開復所說,“未來,90%的工作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石油人又將面臨裁員嗎?
編譯 | 寧采臣
人工智能對油氣行業意味什么?當前國際油價略有反彈,但短期內全球原油供需平衡很難達到,降低成本、減少人工支出成為業界的主流選擇。而且,長期來看,隨著常規石油的日漸枯竭,剩余的可采油氣資源多位于深海、極地等人力所不逮的地區,人工智能的應用或能極大提高油氣開采效率,減少人員傷亡和與之相關的供應成本,同時還能更好保護環境。
人工智能在油氣領域的應用
總體而言,人工智能在油氣領域的應用稍顯落后,基本處于探索起步階段,未來的研發方向和重點是智能油田、智能鉆井、智能管道、智能煉廠。
智能油田
隨著技術進步,油氣田開發已進入數字油田階段,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技術持續發展,并向著智能油田方向邁進。
從已有的統計數據來看,數字油田的應用通??梢允巩a量提高2%~8%,使采收率提高2%~6%,同時還可以有效減少資本支出,降低運營成本。數字油田可以在增儲上產、降本增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智能鉆井
從鉆井前沿技術、重點攻關技術和超前儲備技術來看,人工智能逐漸引入鉆井工程,鉆井智能化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推動了鉆井逐漸向智能鉆井方向邁進。
美國國民油井華高公司和斯倫貝謝已研制出新式智能鉆桿,內裝高速數據傳輸纜,可使鉆頭向地面工人傳送信息。而阿帕奇石油公司則更進一步,已在開發新軟件,鉆頭系統能夠與地表裝備直接交流,控制鉆速和方向。
Robotic Drilling Systems公司設計的系列機器人可從事鉆機上大部分原來由人工完成的工作,機器人約10英尺高,有一只搖桿可伸長10英尺,配有15種不同尺寸可更換的機械手。將機器人固定在某處后,可抓取重達1噸的鉆頭并將之送至合適位置。
智能機器人鉆井系統將成為未來智能鉆機的核心。未來智能鉆機有望具備連續起下鉆、連續循環、連續送鉆、連續下套管等功能。
智能油氣管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油氣管道已經進入數字化管道階段,相關技術日趨成熟。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油氣管道開始向智能化方向發展。
2014年,通用電氣和埃森哲公司聯合推出全球首個“智能管道解決方案”。該方案可幫助管道運營商全面了解管道的安全性和資產完整性狀況,從而做出更為科學的決策。2015年,哥倫比亞管道集團在總計24140km的州際管道上應用了此解決方案。
智能煉廠
所謂智能煉廠,就是指在數字化煉廠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全面準確地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干預,及時準確地采集生產線的各類數據,支持煉油全過程實現本質安全、本質環保。
中國油氣與人工智能
在中國,人工智能研究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一方面,國內的科研院所已開始將人工智能與油氣技術相結合。中國航天科工三院35所研制的一款用于海底油氣管道檢測的蛇形機器人,已通過海上油田的實際檢測。它利用油氣壓力管道內部穿梭,通過高精度漏磁檢測技術,可獲得并存儲管道內外壁的腐蝕、缺陷信息,實現對缺陷的準確識別、精確定位,同時依靠大容量數據采集、匹配處理技術,可短時間內獲取數據,為管道出具一份數據全面的“體檢報告”。
另一方面,國內石油公司也在與國內互聯網巨頭“聯手”布局。其中,中國石油和華為合作,已經建成亞太地區最大的單企業數據級中心,其規劃的“兩地三中心”的建設預計未來三年接入服務器規??蛇_6萬臺左右。而中國石化和馬云牽手,則引發了借助阿里云ET人工智能技術實現油氣行業超級人工智能的猜想。
未來的就業模式
李開復曾說過,十年后世界上9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那么未來,真的有90%的人找不到工作嗎?那我們該怎么辦呢?只能等著被裁員嗎?
其實,李開復在自己的新書中已經給出了答案。他指出,未來十年,每個人都要在人機協作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也就是說,未來的人才是能夠與人工智能一起協作的人。未來的就業模式將由過去人與人之間的協作,轉變為人與機器之間的協作。
在油氣領域,阿帕奇、挪威國油、美國國民油井華高等多家公司正致力于研究使用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工從事危險且耗時的油氣領域工作,但從目前來看,再智能的機器也是由人操縱的,智能機器人缺乏復雜的決策能力,以及它無法取代人類的創造力。
未來,行業間的界限將變得愈加模糊,能夠掌握多個學科、多個行業知識和能力的人才將難以被取代,對多種信息能夠進行深度分析和理解的人才將得到重用,油氣領域更是如此。
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人工智能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世界油氣工業的發展同樣要走智能化之路,這既是油氣技術發展規律使然,又是油氣工業開發難采油氣資源和應對低油價之所需。
李開復指出,人工智能崛起,中國很有機會。一是,中國教育有特別優秀的理工、數學底子,這可以發出威力。二是,可快速訓練大批的年輕人。三是,傳統企業比美國落后,但人工智能注入進去,就會產生很大的價值。四是,中國市場孕育的應用到C輪需要人工智能;五是,世界領先的智能公司在中國很難成功,本土公司更有成功的優勢。此外,中國對人工智能的約束少,政策有利于人工智能發展。
展望未來,在高新技術的推動下,世界油氣工業的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將越來越高。預計2020—2030年,油氣管道、煉油、油氣田開發、鉆井等行業將陸續進入智能化時代。未來終將屬于那些擁抱創新的企業和人。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Linda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南開大學傳播學專業,以國際權威網站發布的新聞作為原始材料,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讓您緊跟油氣行業商業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