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油價走到今日 早在2004年就已埋下禍種

油價走到今日 2004年就已埋下禍種
天鵝—水禽中的典雅女神,在旁人看來她們在水面滑行似乎十分簡單,但是岸邊的我們卻看不見她們為了一步一步前進,用蹼足在水下劃水所付出的努力。如果你相信我們已經沉迷于黑天鵝的世界里,而這個世界里所發生的一切與我們的所知恰恰相反,那么重新認識我們的世界這對于我們發展經濟越來越重要。

我曾經寫過一篇關于原油價格及油價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文章。的確,石油界的大佬們提出的批判很中肯,今天低油價的原因確實是因為美國頁巖油開采過剩,而不是因為需求不足使原油供過于求。頁巖油的發展導致兩個問題的出現—過剩的輕質油被我們的煉油廠所使用;大量庫存需要進行消耗,這將對全球油價產生不利影響。通過開放石油出口許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解決第一個問題;由于歐洲市場對輕質油需求很高,因此庫存開始向歐洲轉移,但由于美國的煉油廠并沒有對輕質油進行任何處理,歐洲的煉油廠對美國的輕質油始終持相對謹慎的態度,因此美國的過剩原油庫存情況仍不容樂觀。

從2004年到2015年,美國原油出口從每天500萬桶上升至900多萬桶,這導致石油市場每天約有200萬桶石油超過市場需求,因為石油供應的波動導致市場供求不平衡。我們忽視了對原油供應增長過剩的控制,認為其影響很小,而沒有正確評估市場的力量。石油圈原創www.h29736.cn

還有兩個因素導致全球石油供過于求:第一是油價太高,貨幣貶值。第二是由于西方央行為了應對2008 – 2009年的金融危機出臺的零利率政策。所有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在過去18-24個月中,石油市場掀起了一場巨大的風暴。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這場風暴讓人回想起2012年席卷新澤西州、紐約州和康涅狄格州的颶風桑迪。

強大的熱帶氣旋颶風桑迪,沿著新澤西州南部海岸于2012年10月29日傍晚登陸,這一颶風是即卡特里娜颶風之后,造成經濟損失第二嚴重的熱帶氣旋。在對人員造成的災害上,桑迪沿其整個颶風及熱帶氣旋造成147人死亡,其中美國死亡人數達72人,其他分布在海地和古巴。在經濟損失方面,新澤西州和紐約是兩個受災最嚴重的區域,包括加勒比國家和其他國家在內,經濟損失超過800萬美元。我們會定期收到這樣的消息:由颶風帶來的破壞還沒有被修復,我們正在制定下一場可能到來的風暴的預防措施,政府在三年半之內都不會懈怠。盡管人們所處的環境已大不如前,但仍然能夠在受災地區生活和工作,就像今天的石油行業一樣。

那些試圖對全球石油市場當下所處狀態進行分析的人士,大多都把原因歸根于2008—2009年的經濟危機,并且當局政府政策的實施已使部分的經濟緩慢復蘇。我們應該知道導致目前石油市場疲軟的根源早于2008年,我們認為,2004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能是導致目前石油市場出現嚴重供過于求并迫使石油價格降低的起因。這表明,即使我們對目前 30美元/桶的油價暴跳如雷,油價的穩健上升可能仍需要幾年的時間。

這正好與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Ali Al-naimi在近期的劍橋能源周會議上所警示的一致,他說:“我們應該讓市場發揮作用,但我們必須保持警惕并努力去了解新的市場動態?!彼忌程匕⒗⒉淮蛩阃ㄟ^削減石油生產來調整石油的高投資,但如果其他石油廠商會像他們一樣在2016年1月凍結生產石油,那么他們國家也會這么實施。

油價走到今日 2004年就已埋下禍種

為了印證我們“石油市場的轉折點是2004年”這一觀點的正確性,我們找出相關檔案,如圖1所示是由國際能源機構(IEA)所提供的市場對于全球石油每年需求量的變化。圖表將2008年的數據放在一起是為了說明2004年市場對石油的需求量激增產生的影響,而其影響力比IEA預測的還要大。

圖表中顯示,在1989-1999年中,亞洲對于石油的需求量每年增長約90萬桶,而此后的1997年亞洲發生貨幣危機,說明這一需求的增長對貨幣危機有著極大影響。另一方面,我們看看1994-2004年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加145萬桶。然而更有說服力的是:在1989-2007這19年間(包括2004年石油的激增),平均每年增加100萬桶。

2004年發生了什么?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為了舉辦2008年奧林匹亞運動會該國建立了許多公共設施,這也使得中國在不久之后成為一個石油凈進口國,且對石油的進口量最終超過出口量。在2003年9月,IEA預測2004年石油的供求量會增加,2005年6月,IEA統計出上一年度石油供求的數據,中國對石油的日需求量增加約100萬桶,比往年高出18%。這一需求的增加使得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增加約300萬桶,比往年高出3.9%,在2004年秋天,IEA的評估者對中國和亞洲的石油供求建模已經完全崩塌,需要重新進行統計。

油價走到今日 2004年就已埋下禍種

如圖2所示,全球油價從2004年開始攀升,直到2006年末出現經濟危機時價格才比較平穩。后來到了2008年春—即金融危機在國際爆發之前,油價一下飆升至130美元/桶。人們可能還記得那個時代對于石油價格的古怪預測,比如高盛公司預測石油價格將升至150美元/桶,后來油價的頂峰值也真正達到預測值。然而,盡管在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期間石油價格暴跌,但由于石油需求的飛漲石油價格迅速恢復。正是這一原因導致油價在2011 – 2014年間保持在100美元/桶的水平。石油圈原創www.h29736.cn

但誤導人們的是,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分別于2004年和2015年做出的年度能源展望卻相差頗大。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IA)2004年年度能源展望(AEO)中提到: 從2002年到2025年,石油需求量包括液化石油氣(LPG)在內每年將以1.6%的速度增長,如果我們除去LPG的需求,EIA預計將在石油產量從2002年的34.40 QBtus(英熱單位)增加至2025年的50.42 QBtus。石油圈原創www.h29736.cn

與此相反,2015年的AEO認為2013—2040年石油需求是零增長的,而僅液化石油氣這一份額每年都已經增長1.1%,這意味著整體石油需求在預測期內應該是負增長! 2012年預測的石油需求量是31.92 QBtus,而這一數值略高于2040年的預測值31.86 QBtus。有趣的是,EIA預測的石油需求將在2020年達到峰值33.16 QBtus,那么到2040年反而要下降3.9%。

為了證明石油需求量的增長前景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我們比較了2004年和2015年的AEO,發現下面的數據:2015年-43.94 QBtus與32.76 QBtus;2020年- 46.97 QBtus與33.16 QBtus; 2025年 – 50.42 QBtus與32.64 QBtus。2004年與2015年兩年預測差值百分比分別為25.4%,29.4%和35.3%。

我們相信,這極大地的改變了石油的前景。對于沙特阿拉伯國家而言石油的前景就是其戰略重心所在。政府提倡高成本,長壽命的去開發石油資源,與此同時高油價對石油需求的增長前景也會產生負面影響。

高油價為這些昂貴的可替代能源提供了一個保護傘,鑒于氣候變化和反化石燃料的政策,石油的前景更加不容樂觀的。在美國,生產者可以出售他們生產的一切,很少有制造商會考慮在全球范圍內需求前景的變化以及國內產量增長,然而這些將改變他們產品的前景。

對于石油企業的CEO來說,需要在新常態下進行轉換思維。石油需求量的降低會導致油價的降低,從而迫使油企降低開發成本。對于石油公司而言,最壞的結果并不是生產的零增長,因為即便沒有產量增長,實現利潤最大化也能使公司受益。當下,這些油企CEO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目前石油需求量縮水的“黑天鵝”經濟條件下,經營和管理好他們的公司,這將成為真正的挑戰。

作者/Allen Brooks ?譯者/羅曼 ?編輯/Wang Lin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趙寧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南開大學翻譯專業。時刻關注油氣行業最新商業動態,以國際權威網站發布的新聞作為原始翻譯材料,致力于為您提供國際油氣行業最新商業消息,讓您緊跟油氣行業商業發展的步伐!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