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油探索從未止步,中石油鉆探再出新作,一口井三個記錄。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石油行業高新科技的引用,中國油氣開發進入“深”時代!
作者 | 大雨
8月1日,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瀘202井圓滿完成鉆井施工任務,垂深4324米,水平段長1500米,完鉆井深6095米,創造了目前在國內最深頁巖氣井記錄,并創出川渝地區頁巖氣井底溫度高達145℃、國內自主研發的油基鉆井液在井浸泡時間長達3534.96小時等兩項新紀錄。
據介紹,瀘202井位于江安縣金家灘村金家灘組,是西南油氣田公司的一口評價井,也是“瀘字頭”新區塊第一口水平井,于今年2月24日開鉆。該井設計井深6080米,水平段1500米,由中國石油川慶鉆探70549鉆井隊承鉆,川慶鉆井液公司ZY5049作業隊提供鉆井液技術服務。
行業未老,技術探索從未止步
近年來,受到油價的拖累,石油這個行業背負著太多的負面情緒。以至于,從事該行業的圈子內人士也“耳濡目染”的受到了消極的影響。其中不乏有業內巨頭大佬也在唱衰整個石油行業。
前有專家學者高舉“石油峰值學說”在義正言辭,后有“新能源革命學說”在信誓旦旦。一時間,在油價低迷的當下,石油行業“四面楚歌”成了眾矢之的。于是,一種聲音總在我們耳邊滌蕩“石油已成夕陽產業”。
我們不禁要問,輝煌了百年的石油行業難道真的沒落了嗎?
現實顯然不是那樣。據報道,自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下跌以來,全球油氣消費量快速增長。2016年全球原油消費量為96558千桶/天,同比增長1.6%。顯然可見石油這個行業并未老去,但是不可否認,當前行業依然蕭條。
盡管行業不景氣,但是仍有人在堅守,也有企業在砥礪前行。在油價低迷的三年里,我國油田開發技術探索從未止步。在不斷創新中,我國油田技術取得了飛躍性提高。
測井射孔有創新,合理應用降成本。截至4月21日,中國石油測井公司生產測井中心應用自主研制的6套射孔延伸板,在長慶安塞油田累計完成射孔施工42井次。和常規地滑輪鏈條相比,使用周期延長4倍,降低了施工成本。
采油物聯網應用,油氣行業走進數字時代。7月23日,吉林油田松原采氣廠大老爺府項目部監控中心利用物聯網智能控制系統,僅用1個小時,就完成了315口油井開井任務,減輕了人工開井的勞動強度。
通訊使用衛星技術,助推可燃冰開發。7月29日,我國首次南海海域可燃冰試采工程全面完成海上作業。管道局通信公司承擔的“藍鯨1號”試采平臺“衛星+應用業務”的應用保障了任務圓滿完成。
鉆井新伴侶,3D走進生產一線。截至7月30日,得益于“3D視角”技術保駕護航,塔里木油田5口碳酸鹽巖定向井在一個月內密集獲得高產。
像這樣的“新”技術近兩年來在我國石油領域不斷被引用,我國對石油行業的探索也從未止步。
再出發,頁巖氣開發進入“深”時代
曾幾何時,頁巖氣還只是一個概念,還是一個躺在書本里的各種猜測。后來,美國人在頁巖上面嘗到了甜頭。短短幾年時光,頁巖氣也成為了中國油氣行業新的突破口。
眾所周知,美國頁巖氣的成功有著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北美頁巖氣層埋深較淺,主要作業深度集中在3000米以淺。相比之下,我國川渝地區頁巖氣層埋深較深。據悉,我國大量的頁巖氣資源埋深超過4000米,這意味著我國頁巖氣開發需要打更深的井。
眾望所歸,經過我國石油人不斷的努力,中國石油企業先后掌握了“深井”鉆探技術。3月14日,川慶鉆探公司完成國內最深頁巖氣井——足201H-1井鉆井施工任務,實際完鉆井深6038米。
4月19日,我國鉆井技術再次獲得突破。據報道,中石油順利完鉆四川省第一口“勺型”頁巖氣試驗井。
8月1日,瀘202井鉆至6095米完鉆,刷新了此前“足201-H1井”在重慶市大足區雍溪鎮創造的6038米國內最深頁巖氣水平井紀錄。
眼下我國能源轉型進入關鍵時期,頁巖氣開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據報道,我國3500米以淺頁巖氣資源初步實現規模效益開發,逐步向埋深4500米以淺進軍。由此可見,伴隨著技術不斷突破以及新技術不斷引用,中國頁巖氣開發進入“深”時代!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大雨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鉆井專業?;燠E于石油行業多年,偶有靈感發點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