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正在刻意的培養一批優秀的民營油企去國際上搶占石油市場已成為路人皆知的事情。中國“三桶油”在國際市場將有左膀右臂為之助陣,史上最強“中國石油天團”將會誕生。
作者 | 零零
昨天,被一則新聞深深的吸引了。
不僅獨獨我被這則新聞暴擊,隨手一翻,整個朋友圈都在不停的轉發類似的文章。足以可見,該新聞著實稱得上是“熱點”。
該新聞說的正是:新疆掛牌出售了5個石油勘探區塊。
不過,該則新聞吸引我的地方卻是這5個區塊背后的買主。其中,最抓眼球的莫過于中曼石油。
中曼石油是誰?中曼石油怎么會有如此大的勇氣擠進油氣勘探的上游領域?等等諸多與之相關的疑問,不覺間充斥著腦袋。
一批優秀的民營油企成長起來
“中曼石油”這四個字雖鮮有耳聞、聽來沒有“三桶油”那樣的聲名遠揚,但實際上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實力派”。
一場折煞人的石油寒冬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年石油寒冬不知冷了多少油企巨頭的心,包括雪佛龍、康菲在內各大石油公司不是剜肉補瘡就是斷臂求生。
可以說,整個石油市場被“石油寒冬”摧殘的一片狼藉,哀鴻遍野。
相反,中曼石油一反他人之常態,在三年“石油寒冬”中竟然實現了利潤增長。這逆天的表現,一舉讓中曼石油成為業界“風向標”。
聽過中曼石油老總說過一句話:“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這是精神更是風骨,是中曼20余載風雨歷程的真實寫照。
想起一個詞“匠人精神”,所謂匠人不是用最好的技術去雕刻工藝,而是在當下時代塑造最好的自己。
中曼石油正代表著我國優秀的民營油氣正式進入石油勘探領域。實際上,除中曼石油之外,我國出現了一批次的優秀民營油企。
近幾年來,尤其是石油低迷這幾年,在國際上縱橫捭闔,大殺四方的不是“三桶油”而是很多地方石油公司或者優秀的民企。
你比如,耳熟能詳的諸如中國華信、振華石油、廣匯能源等。
民營石油公司之所以如雨后春筍般快速成長起來,這和中國油氣改革是分不開的。換言之,我國的油氣改革正是,在為民營油企開辟一條生存之道。
恰恰也可以說是,中國的油氣改革正在有意的培養一批優秀的民營石油公司。
正如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際能源研究所執行所長白俊所說,“在油氣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深入推進的情況下,我國出現更多優秀油氣企業也是可能的。當前需進一步釋放油氣企業潛力,提升油氣企業市場競爭力?!?strong>?
最強石油天團
曾幾何時,“三桶油”獨自面對無常的國際石油風云。曾多少次,“三桶油”在國際石油市場被聯手欺負,又有多少回,被區塊所在國無端地耍無賴。
因為,一個人在外太辛苦!
而如今,走出去的中國民營油企不勝杯舉。與此同時,更有優秀的民營油企開始在國際石油 市場呼風喚雨,上下縱橫。
放眼未來,烙印著“中國”字樣的石油公司將不限于“三桶油”,會有如中國華信、中國中曼、中國廣匯能源等石油公司出現在全球各大油田。
如果一旦,中國所有的石油公司聯合起來,那么中國石油天團將會是史上最強。
有人會擔心,商人趨利,培養起來的民營油企難以像“三桶油”那般顧大局!
不同于央企國企直接掌握在國家手里,地方性的能源巨頭該怎么馴服,成為需要考慮的現實。
現實有兩種方案可供參考,控股和政策引導。
控股?!叭坝汀蓖ㄟ^資本運作,對有實力的民營油企進行控股。
上市公司的所有權在全體股東,每一個股票持有者原則上來說都是公司的擁有者,本質上就是集體所有制。股權都在市場上交易,如果“三桶油“購買且數量巨大股票,成為公司大股東,”三桶油“就變為公司的實際控制者,公司就由非國企轉型為國企。
成立管理機構。比如石油管理局,類似于美國的表層開采處海洋能源管理局,是一個純政策性機構,不涉及運營。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大雨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鉆井專業?;燠E于石油行業多年,偶有靈感發點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