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2022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2022年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4.1億噸標準煤左右,原油產量2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2140億立方米左右。保障電力充足供應,電力裝機達到26億千瓦左右,新增頂峰發電能力8000萬千瓦以上,“西電東送”輸電能力達到2.9億千瓦左右。
《意見》明確,“以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首要任務,著力增強國內能源生產保障能力,切實把能源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01.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
《意見》提出了三大主要目標,分別為“增強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推進結構轉型”以及“著力提高質量效率”。該《意見》將“增強供應保障能力”置于三大主要目標的首位,提出“以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為首要任務,著力增強國內能源生產保障能力,切實把能源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針對“增強供應保障能力”,該《意見》提出了量化目標:原油產量2億噸左右,天然氣產量2140億立方米左右?!吧弦淮卧彤a量超過2億噸是在2015年?!眹鴦赵喊l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介紹,當前國際能源供需格局出現深度調整、市場價格大幅波動。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強能源儲運能力,有助于提升能源供給彈性和韌性,在局部地區、個別時段油氣供應緊張時,及時保障供應、穩定價格。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中國原油產量為2.15億噸,2016年跌破2億噸,達到1.9969億噸。這也是2010年以來國內原油年產量首次低于2億噸。隨后產量持續下滑,直到2019年出現回升,達到1.91億噸,同比增長1.2%,原油產量連年下跌趨勢得以扭轉。隨著“七年行動方案”的逐步推進,我國原油產量進一步提升,2020年我國原油產量達到1.95億噸,到2021年我國原油產量達1.99億噸。
《意見》提出未來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落實“十四五”規劃及油氣勘探開發實施方案,壓實年度勘探開發投資、工作量,加快油氣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鞏固增儲上產良好勢頭,堅決完成2022年原油產量重回2億噸、天然氣產量持續穩步上產的既定目標。積極做好四川盆地頁巖氣田穩產增產,推動頁巖油盡快實現規?;б骈_發。以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東緣煤層氣產業基地為重點,加快煤層氣資源探明和產能建設,推動煤系地層多氣綜合勘探開發。穩妥推進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
02.綠色發展,平穩降碳
針對綠色低碳能源轉型,《意見》提出“綠色發展,平穩降碳”的基本原則。堅持以立為先,通盤謀劃,加快發展非化石能源,深入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深入落實《“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著力培育能源新產業新模式,持續優化能源結構。
關于結構轉型目標,《意見》也提出量化目標,煤炭消費比重穩步下降,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提高到17.3%左右,新增電能替代電量18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2.2%左右。
2021年,我國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首次突破10%,達到11.7%。全年全國風電、光伏累計發電量97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0%。其中,分布式光伏年新增裝機占光伏總裝機的55%,歷史上首次突破50%。
未來能源轉型,一方面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加大力度規劃建設以大型風光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優化近海風電布局,開展深遠海風電建設示范,穩妥推動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水風光互補基地建設。繼續實施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加強實施情況監管。因地制宜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千家萬戶沐光行動”。充分利用油氣礦區、工礦場區、工業園區的土地、屋頂資源開發分布式風電、光伏。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發布2022年各省消納責任權重,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綠色電力證書制度。
另一方面積極發展能源新產業新模式。加快“互聯網+”充電設施建設,優化充電網絡布局。組織實施《核能集中供熱及綜合利用試點方案》。推進核能綜合利用。因地制宜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探索氫能技術發展路線和商業化應用路徑。開展地熱能發電示范,支持中高溫地熱能發電和干熱巖發電,積極探索作為支撐、調節性電源的光熱發電示范。加快推進纖維素等非糧生物燃料乙醇產業示范。穩步推進生物質能多元化開發利用。大力發展綜合能源服務,推動節能提效、降本降碳。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