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國內原油產量嚴重不足,2014年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成為世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印度政府多年來一直試圖加大上游勘探開發力度,提高國內原油產量。2015年10月印度針對邊際油田出臺新政策,將長期沿用的產量分成合同改為收入分成合同,并稱這一改變將有助于鼓勵投資者進行勘探開發。
有分析認為,印度政府這一政策可能更多的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不僅不會刺激勘探開發活動,反而可能降低印度油氣工業的對外開放程度,對印度下一輪油氣區塊招標產生負面影響。
印度油氣供需矛盾突出 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
近年來,印度能源消費快速增長,2014年石油消費量達到380萬桶/日。但與占全球18%的人口數據相比,印度人均能源需求量依然處于較低水平,預示該國未來還有相當大的能源需求增長潛力。據IEA預測,2040年印度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將增長近一倍達到720萬桶/日,對外依存度將超過90%。而與此同時,印度國內油氣行業面臨產量低下、供應緊張問題。
印度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儲量只有57億桶,勘探程度較低。目前印度國內原油產量為90萬桶/日,遠不能滿足其440萬桶/日的煉油產能需要。由于印度國內油氣生產成本較國際平均成本偏高,開采環境復雜,自2011年起原油產量開始下降,最近油價下跌對國內生產打擊很大,預計印度石油產量還將繼續下降,到2040年可能跌至60萬桶/日。為遏制產量下滑,印度政府積極采取措施,開放國內油氣區塊,引入外國公司參與油氣開采。
20世紀70年代起,外國石油公司通過與印度國家石油公司簽訂產量分成合同的形式參與印度勘探生產活動。實施勘探許可證政策以來,印度共推出九輪勘探開發招標,提供區塊300多個,簽署了250份產量分成合同,吸引外國投資超過200億美元,共有130多處油氣發現,其中3處為重大油氣發現。但近幾年由于政府管理引導不當,產量分成合同模式逐漸引發爭議,投資者投資意愿降低。鑒于第九輪許可證招標反應平淡,印度政府稱將在新一輪招標中向投資者提供更誘人的財政條款和許可證改革。
邊際油田新政 從產量分成合同到收入分成合同
邊際油田由于生產效益不高,不受印度國家石油公司青睞。2015年10月,印度政府針對邊際油田出臺了新政策。根據政策規定,邊際油田勘探開發將不再使用產量分成合同,而是采用收入分成合同。印度政府將在今年招標中對邊際油田采用該政策,招標將包括69個邊際油田。據IHS分析,邊際油田采用的收入分成合同模式將來可能被廣泛引入到常規油田。
在產量分成合同模式下,外國石油公司在油田投產后可先進行成本回收,隨后再與政府進行利潤分成;而在收入分成合同模式下,政府將從油田投產的第一天開始分成,這將使得投資者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由于收入分成合同取消了成本回收,可能會打擊投資者的投資意愿,為此印度政府提出了額外的刺激政策來吸引投資者。
統一許可證政策
該政策允許作業者在授權區塊內使用一張許可證即可勘探和開發所有常規和非常規油氣資源,無需分別獲取單獨的許可證,減少了手續的繁瑣程度。
推出延長勘探期限政策
該政策允許作業者在整個合同期限內進行勘探活動,而非僅在開發前的有限時間內進行勘探。
放寬市場價格政策
該政策為作業者提供了定價和市場營銷的自由度,作業者可以按市場價格出售邊際油田生產的石油和天然氣,無需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價格出售,這與此前的價格政策有明顯區別,對抵消作業者成本回收的損失起到了重要作用。
收入分成合同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盡管印度政府聲稱使用收入分成合同有利于推動上游勘探開發活動,但更深刻的原因可能是政府為了保護自身利益。
分析認為,印度采用收入分成合同顯示出政府對私營投資者的不信任態度。印度政府認為,投資者為追求利益最大化,長期以來夸大勘探支出并故意少報產量,印度信實公司已被證實在其天然氣開發項目中存在這一問題。
此外,政府推行收入分成合同也顯示出其無法監管私有公司的賬目問題。收入分成合同規定投資者必須通過一個第三者賬戶來獲得收入,且政府在特定情況下可以限制投資者對這一賬戶的使用權,這一舉措大幅提高了政府對收入分成的控制力度,但也可能令政府與投資者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變得脆弱。
收入分成合同還規定生產商進行油田勘探開發最后獲得的實際產量若低于預期25%以上將受到處罰,但由于油氣開發的高風險性,這一規定可能嚴重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
總的看來,印度針對邊際油田的新政策中的激勵措施可能為印度上游投資環境帶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采用收入分成合同對上游勘探開發的推動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取消成本回收降低了投資者的積極性,而其他激勵措施尚不足以令多數油田在收入分成合同模式下實現商業化。對于印度這樣的三分之二的油氣資源尚未開發的國家來說,推行收入分成合同可能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印度上游勘探開發需要巨額游資,且存在較高風險性,產量分成合同更受投資者歡迎。印度國內也有觀點認為,政府應沿用舊有合同模式,同時加強對油氣開發項目的管理和監督,規范合同內容,以獲得更多的收入和持續的油氣供應。如果未來大規模圖形收入分成合同模式,可能會降低印度油氣工業的國際開放程度。由于印度油田地質環境復雜、基礎設施有限,以及國際油價低迷等不利因素,印度此輪招標可能不會吸引到很多國際大石油公司。
版權聲明|稿件為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ETRI)周希唯等為《石油情報》原創 ? ?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系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甲基橙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