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油企股東和投資者指望幾十年來不曾出現的低價危機能夠改變油企高管的薪酬體系,那么他們注定要失望了。許多大型油氣生產公司,很大程度上仍將高管的獎金與資源量的提取和生產掛鉤。因此,盡管油氣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且迫使油氣公司緊衣縮食,首席執行官們卻仍然在享受不菲的薪水。
不景氣的能源大環境讓能源公司勘探開發活動無利可圖,甚至連維持現有生產項目都比較吃力,但它們仍在高管薪水方面異常大方。事實上,許多大型生產商以提薪來留住和激勵高管層,仍以決策者帶領公司發現并提取的能源資源量,作為發放獎金的標準。因此,大部分能源企業的高管去年仍拿到了較2014年更為可觀的現金獎勵。
看看目前已經曬出工資的能源企業。BP首席執行官鮑勃·達德利2015年總薪酬增長20%,達到近2000萬美元。BP在在薪酬問題上認為需要保持人才競爭力,稱這樣的薪酬低于大多數美國同業競爭對手。事實上,達德利自2010年墨灣事故執掌帥印之后,薪酬規模一直都在穩定增長。
美國大型天然氣生產公司切薩皮克首席執行官道格·勞勒,2015年因超額完成產量和儲備目標獲得了156萬美元的獎金,這超過他總獎金269萬美元的一半。切薩皮克去年產量增長4.9%,超過其既定目標2%兩倍有余。不過,該公司利潤驟降,致使股票價值損失77%。
殼牌首席執行官范伯登2015年薪酬和獎金保持穩定,但與業績掛鉤的股票價值出現下跌。根據該公司一項長期股權激勵計劃,范伯登去年只獲得了長期激勵計劃框架內16%的股票。全球最大油服商斯倫貝謝首席執行官紀康博2015年獲得約1830萬美元的薪水,較2014年相比僅小幅下跌,基本持平。
其實早在去年6月,英國《衛報》就曾披露,全球5大石油巨頭??松梨?、殼牌、雪佛龍、道達爾和BP的首席執行官們,一直“沐浴”在高額獎金中,超過9年的時間里,這些企業最高決策人的獎金規模都和1萬億美元的化石燃料勘探開發支出直接“掛鉤”。
《華爾街日報》消息稱,美國去年近300家上市公司的領導者的平均薪酬比2014年的1120萬美元下降了3.8%至1080萬美元,達到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如此看來,BP和切薩皮克為最高決策人加薪,殼牌和斯倫貝謝的首席執行官薪資幾乎不變,的確算是低迷大環境中的“亮點”。
那么,油企高管獎金與產量儲量增長掛鉤合理嗎?
這個行業的確需要一個以高回報為重點的激勵元素,這是長期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獎金毋庸置疑是激發企業領導者
的最直接手段。麥格理分析師Paul Grigel日前調查了25家能源公司發現,其中有14家不是2015年薪資標準無變化,就是拒絕透露獎金計算細節,剩余11家公司中則有4家將重點放在產量和儲備增長方面,只有7家則削弱了這方面的重要性。
從現實角度考慮,如果公司盈利狀況不佳且股票價格下挫,投資者和股東必然無法容忍高管因產量增加而獲得巨額獎金。機構股東服務企業解決方案咨詢服務主管約翰·羅伊表示,大多數股東希望資產組合價值和高管獎金能夠成正比,即業務狀況不佳,獎金自然跟著縮水。
美國大陸資源公司去年雖然在北達科他州和俄克拉何馬州展開了鉆探活動,但仍將產量和儲備增長在高管獎金中的比重從2014年的75%降至去年的34%。美國Approach Resources公司去年則將西德克薩斯的鉆機閑置以應對低油價,同時取消了產量和儲備增長目標。2014年,該公司產量和儲備增長約占到獎金的1/4。
美國德文能源則拒絕了股東就“將儲量增長從獎金計算公式中取消”的提議,稱探索和開發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是公司的業務根本,對于激勵和留住人才至關重要。去年,德文能源將產量和儲備增長在獎金中的占比從2014年的10%和5%均提升至15%,雖然該公司超額完成產量目標,但低價環境仍致使其鉆探活動十分不合算。
德文能源首席執行官David Hager去年獎金155萬美元,僅是他前任一年前所獲獎金的一半。據了解,David Hager未能完成增加1.404億桶油當量的儲量目標,因此至少有20萬美元獎金打了水漂。
整體而言,大部分中小型能源生產商仍然要承受低價危機,無法和財大氣粗的石油巨頭相提并論,高管獎金標準到底如何定,主要還要按照自身財務狀況而定,即量力而為切勿盲目沖動。
對能源公司來說,高管薪酬不是一套孤立體系,必須要綜合考慮公司發展現狀、實際需求、資產價值、盈利情況等因素,如果已經入不敷出甚至債臺高筑,仍然急吼吼給高管加薪,能合理嗎?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國際能源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甲基橙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