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俄羅斯、安哥拉和伊朗都在競爭中國原油進口市場的份額,欲成為繼沙特之后的第二大石油供應方。
三國PK,看誰能分得中國原油市場“大蛋糕”?目前中國是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這一點已經毫無疑問,但誰將成為中國這一巨大市場的第二供應方卻引發激烈競爭,到現在仍難分勝負。
俄羅斯、安哥拉和伊朗都在競爭中國原油進口市場的份額,欲成為繼沙特之后的第二大原油供應方。伊核協議簽訂后,海灣地區產油量大幅提升,伊朗也一直致力于回復失去的市場份額,而這場競爭無疑加快了伊朗的步伐。
今年六月,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趁國際原油大跌50%之際,中國迅速提高戰略儲備。到2016年中國將占據全球原油需求的四分之一,對于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收入的部分產油國而言,占據中國市場的份額將有利于重振本國經濟。
能源行業咨詢機構IHS副總裁Victor Shum表示,在中國原油進口市場,第二名與第三名始終不相上下。面對全球原油過剩的大環境,中國這塊大蛋糕將面臨更多“覬覦的眼光”。
中國是亞洲最大的石油進口國,據國際能源署估計,2015年亞洲地區的石油需求量將占全球總需求的1/4,達到2340萬桶/天,而中國的消耗量就達到1090萬桶/天。
?伊朗:讓夢想照進現實?
伊朗在2012年核問題遭到歐盟的石油制裁之前是OPEC第二大產油國。該國石油部長Bijan Namdar Zanganeh于8月23日發表聲明:伊朗將“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其市場份額。
中國目前是伊朗原油出口最大的客戶,伊朗也已把亞洲地區作為原油銷售的首要目標地區,但現在對中國的石油輸出量還落后于其他競爭對手。
美國總統奧巴馬已經拿到足夠的參議院投票,即使國會兩院反對核協議,伊朗與世界大國之間的交易仍會如期進行,核協議放松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以換取該國的核計劃限制措施。
首爾的三星期貨公司的資深分析師Hong Sung Ki在電話采訪中說道:“伊朗一直期待的事情馬上就要成為現實,預計從明年開始伊朗原油供應將會增加,在所有亞洲國家中中國將會吸收最大份額的伊朗原油?!?/span>
俄羅斯:優越的地理位置?
▲俄羅斯ESPO東西伯利亞—太平洋運輸管道
俄羅斯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國,石油與天然氣的出口收入占據了全國收入的半壁江山。盡管油價暴跌、全球供應過剩等一系列問題導致盧布貶值,但俄羅斯仍然具有其他供應商所沒有的地理優勢。
從俄羅斯遠東直接通向中國北部的輸油管道,促進了東西伯利亞及太平洋地區的石油出口。此外,得益于科茲米諾港口的建立,俄羅斯石油能夠便捷地從遠東通過海上運輸銷往中國。
新加坡資深石油分析師Tushar Tarun Bansal說:“俄羅斯是安哥拉的主要競爭對手,通過海上運輸補給和ESPO管線,其輸出量基本位于第二或第三的位置?!?/span>
安哥拉:中國需要硫含量更低的原油?
9月1日,安哥拉央行行長Jose Pedro de Morais表示:“安哥拉70%的經濟來源來自石油, 政府應削減開支,尋求其他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以應對油價暴跌的沖擊。
倫敦惠譽國際駐新加坡的BMI分析師Umang Parikh在電話中表示:“安哥拉的石油運輸必須途徑非洲的好望角,而伊朗的運輸距離更短,有更為便捷地交通優勢?!?/span>
費氏全球能源機構的Tushar認為,正是由于中國從沙特進口的原油量最大,反而為安哥拉創造了優勢,因為安哥拉的原油含硫量比中東地區的低,中國的煉油廠也需要安哥拉含硫量較低的原油加以平衡。
沙特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在油價暴跌的狀況下也依然保持超量的石油供應。即便如此其在中國市場的領先地位也并非完全攻不可破,今年5月份俄羅斯產油量就曾小幅超過沙特,不過也僅僅只是這一個月的時間。
今年四月,沙特新聞社援引石油部長Ali al-Naimi的一段話:隨著沙特石油量增產至創紀錄的高位,六月份出口量得以緩慢回升。石油需求在不斷增長,特別是在中國和亞洲地區,沙特已經為滿足中國的原油需求做好準備。
咨詢機構Energy Aspects駐新加坡分析師Virendra Chauhan表示:“每個產油國都在搶占市場份額,力求收益最大化以減少油價下跌的沖擊,現在毫無疑問是買方市場?!?/span>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