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一切都是意外:石油工業帝國原來是這樣建立的

Milo Pitner of Pitner Drilling Palmer, Alaska.

石油作為能源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享有“工業血液”之稱。同時,石油作為戰略物資,在全球的經濟、政治、文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龐大石油工業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卻鮮有人知,今天我們就一起探索一下石油工業的創始之謎吧。

19世紀期間,一場工業革命席卷了歐美大陸,美國出現了一種由建國前期的簡陋小作坊老板和種植園主演變而來的新型商人。與他們的前輩相比,這些大亨們不但更圓滑世故而且做事專一,擁有更大的雄心壯志。

房地產、鐵路、鋼鐵、建造業甚至筑柵欄的材料都成為了這些富有而強大商人們所經營的產業。在19世紀中葉,作為后來壟斷行業的石油產業還未能夠在這些精英行業中取得一席之地,但是情形很快就改變了。

在1845年左右,美國商人兼發明家Martin Kier發現了他的鹽井被一種從石頭中滲透出的油狀物污染了。最初他下令讓工人把這些惡心的東西倒到附近的運河里,但是他后來意外發現,其中的一個水池竟然可以點燃,Kier看到了這種東西的潛在價值,并把它命名為“石油”。

對Kier來說,這非常簡單。在石油出現前,美國所有的燈里用的燃料都是鯨脂,這種動物燃料既昂貴又稀有。所以Kier找來了一些化學家來研究他新發現的石油。1848年,他把他的這種產品命名為“Seneca Oil”,并在市場上將其當作皮膚軟膏來使用,但是幾乎無人問津,這種產品很快失敗了。

第二次嘗試稍微比第一次強一些,他將新的產品命名為“石油膏”,這種產品很快便被運送到美國各地并很快風靡?;蛟S你也用過這個產品,它就是類似我們現在稱之為凡士林的東西。如果你曾對凡士林為什么會貼上“石油膏”這個標簽感到好奇,那么你現在應該知道是為什么了吧。

除了這些,Kier也注意到了石油可以緩慢的燃燒,這讓他看到了希望,即用石油代替日益昂貴的鯨油作為燃料。盡管并不是特別成功,1851年Kier還是成立了石油煉化廠并為采礦業制造出更為安全的新型油燈。當時,由于開采出的石油太少,而且在為新產品申請專利的過程中也屢屢碰壁,Kier逐漸對這些失去了興趣。

但是,在1857年,Kier的兩個執行主管George Bissel和Jonathan Eveleth聽說在賓夕法尼亞州Titivillle鎮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的油藏,他們就立刻前往調查。在Titiville的旅館,他們遇到了一個鎮上的已退休的火車售票員Edwin L Drake,他就是后來眾所周知的德雷克上校。

Edwin L Drake給Bissell和Eveleth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立刻聘請Drake作為專家,并由Drake帶他們免費乘坐火車到美國各地調查其他油藏。他們很快便意識到石油的巨大市場,而當時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能否找到石油。

1858年春天,Drake來到了現在被稱為油溪(Oil Creek)的地方,它是賓夕法尼亞州Crawford和Allegheny縣之間Allegheny河的一條只有45英里長的支流。之前也有人在該地區鉆過井,但當時的作業目標只有水和鹽這兩種東西。

當石油出現時,沒人知道石油到底有什么用,所以鉆井隊伍就轉移到了下一個地方。然而,Drake在調查過該區域并做了類似于地質研究后,決定放棄鉆鹽井時使用的蒸汽機鉆井技術。

他的這個決定讓他雇傭的第一支鉆井隊非常震驚,他們說道,“鉆油?你是說鉆到地下去找油?瘋了吧你!”這句話后來在石油行業廣為人知,流傳了很久。確實是這樣,當時的鉆井大都是盡量避免出油,所以第一隊隊員收拾裝備后就離開了。

1859年夏天,Drack終于組建起了新的鉆井隊伍,開始鉆井,但是很快他們就遇到了麻煩。在鉆井過程中由于地層疏松,地層一直垮塌并且會卡住鉆頭。Drack想出了一個方法,即在鉆進過程中用一個鐵管子擋在鉆具外面,防止坍塌和出水。盡管這樣,鉆進速度還是非常緩慢,平均一天只能打3英尺(約1 m)。

鉆井隊伍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圍觀群眾也開始嘲笑Drake是“傻瓜Drake”,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Seneca石油公司也放棄了這個項目,只把Drake的鉆機留給他。資金很快用完,也沒有其他人幫助,Drake一直堅持到1859年的8月27日那天,那天他們鉆到了70英尺深并且鉆遇了裂縫。

鉆井隊又一次收拾好東西準備離開,但是第二天井隊的首席工程師Billy Smith震驚的發現石油正順著鉆桿慢慢往上冒。人們迅速把這些石油都泵到一個老浴缸里,這是“瘋子的第一桶油”,這一天被歷史永遠銘記。

之后其他勘探者都開始使用Drake的套管內鉆進方法來防止坍塌,至到現在,鉆井業仍然在廣泛使用這種方法,Drake就為現代石油工業奠定了鉆井原型。賓西法尼亞州42加侖的木桶在偶然間被他用于裝罐和運輸石油,并成為石油世界使用時間最長的重要物品。這種主要用于威士忌交易的木桶成為石油市場沿用至今的生產和消費基礎度量單位。

使用Drake的方法,剛開始每天可以產出45桶油,并在當時以每桶40美元的天價出售。這些油都被運到了Samuel Kier的煉化廠進行煉化并作為燈油銷往美國各地。一時之間,不計其數的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石油勘探人員涌入西賓夕法尼亞州(Western Pennsylvania)。他們有個綽號——野貓鉆井者。隨之而來的是運輸人員、煉化人員、經銷商、銀行家、投機分子甚至有經常出沒的騙子。在1861年,第一家煉油廠投產之后,美國出口的第一批石油用木桶裝運經費城運往倫敦。1865年,第一根石油管道鋪設成功,它有5英里長,每天能運送800桶石油。這樣,所謂的“黑金熱”開始了。隨著煤油進入美國市場,緊接著闖入歐洲市場,石油工業生產飛速發展起來。十年之后,每天大約有16,000桶原油進入煉化廠煉制,而Drake又被稱為“現代石油工業之父”。

然而,與創新力相比,Drake的商業頭腦無法與之相提并論,他不但申請鉆井方法專利失敗,還因投資失敗失去了所有的家產。到1863年,Drake已經變的一貧如洗。最終在1872年,賓夕法尼亞州政府為這位老人支付1500美元/年的補貼,作為他“以一人之決心建立石油行業的瘋子”的獎勵。1880年,Drake去世,人們為紀念他,在Drake井的舊址建立了“德雷克井紀念館”,世人將永遠記住這位世界石油工業開創者的功勛。

Drake上校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試驗被看作是石油工業的起源。沒有Drake在眾叛親離時仍堅持尋找石油的那份決心,那些如亨利·福特、洛克菲勒等商業大佬們,以及那些如德克薩斯和中東盛產石油的地區,將無緣享受這巨大的財富和能源壟斷權利。事實上,沒有Drake,整個世界的石油行業可能就會僅僅局限于Vaseline的那個小池子里,而可憐的鯨魚可能因為鯨油的需求也要滅絕。

來自/Pattayaone ? 譯者/曾旭洋 ? ? 編輯/Wang Yue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