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神秘的天然氣大國:土庫曼斯坦的多元化出口之路

神秘的天然氣大國:土庫曼斯坦的多元化出口之路

土庫曼斯坦位于中亞西南部、里海東部,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油氣資源,在歐亞大陸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經濟產業結構單一,天然氣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是獲取外匯收入、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土獨立后確定了“能源富國戰略”,但由于歷史因素和地緣政治的影響,長期以來其天然氣出口受制于俄羅斯。俄對土擁有一種“能源權力”,土在天然氣出口的數量和價格上沒有話語權,難以實現利益最大化。為擺脫這種權力結構,發展本國經濟,從保障能源安全、增加國內投資、改善民生的角度出發,土開始積極推行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戰略。經過近20多年努力,迄今已成功建成通往中國、伊朗的天然氣通道,多元化出口格局初步形成。為進一步擴大天然氣出口,避免“一家獨大”,土希望開辟新的出口通道,如建設面向南亞的TAPI管道(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面向歐洲市場的跨里海天然氣管道。這兩條管道取得了進展,但也面臨障礙。本期撲克為您整理推送土庫曼斯坦多元化的天然氣出口之路。

一、土庫曼推行天然氣出口多元化的動因

土庫曼能源資源豐富,主要是天然氣儲量巨大,是重要的能源生產國和出口國。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15年年中的數據,截止到2014年底,土天然氣剩余可采儲量為17.5萬億立方,占世界總儲量的9.4%,僅次于伊朗、俄羅斯、卡塔爾,為中國天然氣儲量(3.3萬億立方)的5.3倍。土庫曼的天然氣資源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國內天然氣管道也主要位于其東部,由土天然氣康采恩負責運營。目前建成有三個方向的出口管道:

1、北向俄羅斯,中亞—中央天然氣管道。該管線建于20世紀70年代,全長3178公里,起點位于土庫曼阿姆河盆地,經哈薩克、烏茲別克向俄供氣,最大年輸氣能力500億方。

2、南向伊朗,科別茲—科爾德庫伊管線(Корпедже-Гуртгуйы)和多夫列塔巴德—謝拉赫斯管線(Довлетабад-Серахс)。科別茲—科爾德庫伊管線于1997年12月投產,全長135公里,是土庫曼第一條不經過俄羅斯的跨國管線,主要為伊朗東北部的發電廠供氣,年輸氣能力80億立方米。在土俄天然氣貿易中斷的2009年,土急于擴大天然氣出口,土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提議,修建第二條通往伊朗的天然氣管道。當年7月土伊達成修建多夫列塔巴德—謝拉赫斯管道的協議,該管道全長約30公里,年輸送能力120億立方左右,于2010年1月建成投運。目前土向伊出口天然氣的總管輸能力達到每年200億立方。修建通往伊朗的天然氣管道,是土庫曼實施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

3、東向中國、中亞的天然氣管道A/B/C/D線。出于擴大天然氣出口、提高能源出口經濟效益的考慮,2006年4月,土庫曼與中國商定,每年向中國出口天然氣300億立方。2008年8月,從土庫曼通往中國的中亞天然氣管道開工建設,過境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終點為新疆霍爾果斯,總長約1830公里。2009年12月,管道A線建成通氣;2010年10月管道B線投產。該管道是中國修建的第一條跨國長輸天然氣管道。2012年9月,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開工建設,設計輸氣能力250億立方/年(100億立方/年天然氣由土庫曼供應,其他氣源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于2014年5月底建成投運。2014年9月,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開始建設,土庫曼將向中國增供250億立方/年的天然氣。通過A/B/C/D四條線,未來土向中國出口的氣量將達到650億立方/年。

在蘇聯時期的20世紀60年代,土庫曼開始大規模開發油氣資源,1981—1990年期間天然氣產量達到高峰,1990年產量為819億立方。在蘇聯解體后,由于國內經濟困難、油氣出口通道不暢,土油氣資源開發遭遇很大挫折,天然氣產量、出口量均大幅下降。為恢復和發展經濟,土采取多項優惠措施大力引進外資發展本國天然氣工業,同時提出多元化出口戰略。土獨立后第一任總統尼亞佐夫為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2007年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總統當選后延續了前任總統的政策,在推進多元化戰略上更為積極。有以下幾點動因:

一是出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考量。對于能源出口國而言,能源安全包括保障國家對能源的主權、以合理的價格出售能源并保證出口通道的順暢。土庫曼經濟產業結構單一,天然氣產業是土庫曼斯坦的核心產業,是土“能源富國戰略”的重要支柱,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命脈。在土庫曼主要出口商品(天然氣、成品油、原油、紡織品)中,2014年天然氣出口收入占整個商品出口額的60%以上,占土政府全年財政預算收入的30%以上。在土國內,天然氣消費量有限、天然氣加工工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土需要加快發展天然氣工業、擴大天然氣出口,以保障財政收入,維持國內民生項目的投資和國內生產的增長。但由于歷史因素和地緣政治的影響,長期以來,土庫曼天然氣出口通道、出口市場被俄羅斯絕對控制,俄對土擁有一種“能源權力”,土在出口的數量和價格方面沒有話語權,遭俄“卡脖子”的情況屢有發生(下文將作詳細闡述)。在天然氣出口創匯無法形成國家財政收入的情況下,土的經濟發展幾乎陷入停滯,土能源出口難以獲得利益最大化。因此,土一直試圖擺脫俄對土形成的“能源權力”。出于保障出口通道順暢、保障能源安全的考慮,土迫切需要實現天然氣出口的多元化。

二是為了維護國內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及政權穩定。得益于近些年天然氣出口收入的增加,土的經濟保持快速增長,表現在:一是固定資產的投資不斷增加。

2014年1至11月,土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4.6%。近年來,土政府加大了在能源、交通等領域的大項目建設,以拉動經濟增長,2014年投資額超過100億美元;二是社會消費能力迅速提高。土政府將政府機關、學校、醫院等單位的工資水平及退休金、獎學金和其他社會福利提高了10%。但自2014年以來,在國家財政支出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土政府逐步采取了一系列“節流”措施:1. 取消居民使用天然氣完全免費的政策,實行定量免費配額制,超過配額需支付費用(給居民安裝氣表);2. 取消每半年750升免費汽油的政策;3. 2015年初將汽柴油價格提高60%、電價提高1倍;將國家貨幣馬納特貶值20%。同時,為保持較高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以維護社會穩定,在經濟發展缺乏新的增長點的情況下,土迫切需要擴大天然氣出口以實現“開源”。天然氣出口系土國家財政收入重要來源,與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如天然氣出口不暢,不但會妨礙經濟增長,導致土政府削減財政支出,還可能引發民眾的不滿和社會危機。因此,天然氣出口問題已成為關系國家安全、涉及土執政穩定性的高級政治問題。

三是土的地理位置所迫。土國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地緣位置重要。但土沒有出??冢ɡ锖J莾汝懞?,天然氣外輸較為困難;土國土與大的天然氣消費國不直接相連,需過境其他國家,且這些過境國(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伊朗、阿塞拜疆)也是天然氣出口國,該因素增加了土庫曼天然氣出口的難度。出于底線思維、保障能源出口通暢的考慮,土不能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需要開辟多個天然氣出口通道。

四是天然氣產量、出口量與資源儲量嚴重不匹配。蘇聯解體前,土庫曼天然氣產量曾在1990年達到819億立方,出口量高達721億立方。2014年土庫曼天然氣產量只有693億立方,出口量416億立方,下降4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在境內發現了新的氣田和對現有氣田進行補充勘探,與蘇聯解體時相比,土的天然氣儲量大幅增加至17.5萬億方,是原來2.3萬億方的7.6倍。土庫曼的天然氣儲采比高達250以上,產量與資源量嚴重不匹配,天然氣產量、出口量潛力巨大,因此土迫切希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收益,擴大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

在實施多元化出口戰略時,土出售天然氣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天然氣出口在土國邊境交氣,所有跨國輸氣管道的投資、過境、政治風險均由進口國承擔,因為土認為自己無法掌控這些風險。二是出口價格按照國際市場價格扣除管輸費等費用后確定(凈回值),可銷售給“任何有支付能力的購買商”。

二、俄土天然氣合作:從對土天然氣出口的絕對控制到戰略調整

長期以來,通過蘇聯時期建成的北向俄羅斯的“中亞—中央”管道是土天然氣出口的唯一通道,這直接導致土在出口天然氣的數量、價格上完全受制于俄,俄對土擁有“能源權力”。在蘇聯解體前,土庫曼就是全蘇重要的天然氣生產和出口地區之一,1990年土庫曼的天然氣出口量曾高達721億立方米。蘇聯解體后到1996年,土通過俄對外出口天然氣也進展順利,雙方的合作模式是:俄分配給土天然氣出口配額,土向俄支付過境管道運輸費用,將天然氣出口至其他國家。

但是自1996年起,由于國際天然氣市場的迅速發展,對歐洲市場出口天然氣可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俄希望更多出口自產的天然氣,因此通過提高過境管輸費、降低過境出口配額的方式壓低土的天然氣出口量,雙方因此不斷發生摩擦與沖突。1997年,土庫曼的天然氣出口量銳減至148億方;而1998年俄徹底中斷了土經俄的天然氣過境出口,土庫曼當年僅向伊朗出口天然氣21億立方。

2000年初,普京當選俄羅斯總統,重新將中亞置于外交中最優先的方向,同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改善與土的關系。兩國關系開始解凍,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得以完全恢復。自21世紀初普京執政后的俄土天然氣合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恢復與快速發展期,俄試圖繼續壟斷土的天然氣出口。2000年5月,普京當選總統后即出訪土庫曼斯坦,這是自1993年12月葉利欽訪土7年后俄總統首次訪土,兩國元首就改善兩國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商定將簽署天然氣領域的長期合作協議。

2002年4月,普京總統到訪土庫曼,參加在阿什哈巴德舉行的里海國家峰會。其間,土俄兩國簽署了新的《友好合作條約》。條約第12條規定:雙方將擴大燃料能源綜合體領域合作,包括油氣資源的加工、運輸和銷售,建設和改造油氣裝置和基礎設施,合理使用并擴容已有的管道系統,同時實施新的出口管道項目。
在雙方高層頻繁互訪的推動下,土俄天然氣合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為維護對土天然氣對外銷售的壟斷,2003年4月,在時任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訪問莫斯科期間,俄與土簽署了關于天然氣領域的合作協議,合同有效期為25年(至2028年12月31日)。根據該協議第2條規定,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與土天然氣康采恩簽署企業間長期天然氣購銷合同,具體合同供應量為:2004年50-60億立方,2006年提高至100億立方,2007年達到600-700億立方,2009年至2028年期間穩定在700-800億立方/年。在此之前,土庫曼采取過境俄羅斯(向Gazprom支付管輸費)的方式將天然氣賣給烏克蘭,每年約360億立方左右,合同期至2006年。簽署這一“世紀合同”后,從2007年起,土庫曼不再直接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俄將幾乎“買斷”土的所有出口天然氣,用于向烏克蘭轉銷售和保障俄南部地區的天然氣供應。

2007年5月初,普京出訪哈薩克和土庫曼(第三次到訪),展開了一場“能源之旅”。5月12日,俄哈土三國總統在土庫曼巴什市舉行了會晤,并與烏茲別克總統一起發表《關于修建沿里海天然氣管道的聯合聲明》,宣布將對現有的自中亞通往俄羅斯的“中亞-中央”天然氣管道進行更新改造,并鋪設新的沿里海天然氣管道。未來沿里海天然氣輸送系統的年輸氣能力將達到300億立方/年。

普京中亞之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能源之旅”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關于修建沿里海天然氣管道的共識被認為是普京訪問中亞“最大的收獲”,“加強了對中亞能源的控制,對跨里海管道項目是有力的沖擊”。普京本人也指出,沿里海管道項目將對歐洲乃至世界能源市場產生重大影響[12]。2007年12月20日,俄哈土三國政府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關于建設沿里海天然氣管道的協議》,約定將修建從土庫曼別列克(Белек)壓氣站至俄亞歷山大洛夫·蓋計量站(Александров Гай)的管道,包括對現有的中亞—中央管道系統進行必要改造。如果俄土長期供氣協議、修建沿里海管道計劃得以實現,土庫曼的天然氣產量將主要流向俄羅斯方向,俄可維持在土天然氣出口中已有的壟斷地位。長期以來,俄憑借對土天然氣出口的壟斷地位,在維護自身利益最大化時,并沒有完全顧及(有時甚至傷害)土方利益。

二是停滯與低潮期,俄調整自土庫曼(中亞)采購天然氣的戰略。2008年底的金融危機以及來自北非、中東天然氣的增長,導致歐洲進口俄的天然氣量價齊降[13],俄也因此大幅降低了從中亞國家包括土庫曼的天然氣采購量。2009年俄向歐出售天然氣1528億立方,比2008年的1676億立方下降了8.8%,價格則下降了8.4%。在2009年4月,中亞—中央管道發生爆炸事故,土向俄供氣中斷。關于事故發生的原因,雙方各執一詞,相互指責,土方認為因俄方急劇減少天然氣進口量而導致管道爆炸。當年12月,俄土企業簽署長期供氣協議的補充協議。雙方商定,俄從土采購的天然氣量將降低至每年90-110億立方。2009年也因此成為土俄天然氣合作的分水嶺,雙方合作伙伴關系急速降溫。2010年1月,土恢復向俄供氣。在這場天然氣糾紛中,由于2009年底通往中國的中亞天然氣管道的投產運營,北向俄的“中亞—中央”管道不再是土天然氣外輸的唯一通道,俄的壟斷地位被打破。

2015-2016年,土俄天然氣合作降至“冰點”。先是俄天然氣工業公司宣布2015年從土庫曼購買的天然氣量將降至40億立方。接著在2015年7月初,土庫曼官方正式公告指出,由于世界經濟危機以及西方對俄制裁,俄天然氣工業公司“無力償還債務”,因為自今年年初以來未向土天然氣康采恩支付已供氣款[14]。在此之后,俄媒體在7月報道說,俄天然氣工業公司證實,該公司因天然氣價格復議問題,已于6月8日向斯德哥爾摩仲裁法院起訴土天然氣康采恩。

由于購買土庫曼(中亞)天然氣在經濟上無利可圖,且因歐洲實施天然氣多元化進口戰略,未來從俄進口天然氣量至多維持在目前水平,俄自身有能力滿足歐洲天然氣需求,因此俄相應調整了對土天然氣合作的立場。進入2016年,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決定停止從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轉為從烏茲別克斯坦購買,并簽訂新協議,在2016年至少從烏茲別克斯坦購買31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其實,俄羅斯近年從烏茲別克斯坦購買的天然氣并不多,2014為40億立方米,2015年僅為10億立方米。俄羅斯轉向烏茲別克斯坦并不代表他們的關系比土庫曼斯坦好很多,烏茲別克斯坦跟土庫曼斯坦一樣,也不是歐亞經濟聯盟和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但在能源合作上,烏茲別克斯坦允許俄羅斯企業參與自己的陸上油氣上游開發,俄羅斯將要從烏茲別克斯坦購買的天然氣很有可能來自該氣田,這令俄羅斯很難與烏茲別克斯坦完全斷絕關系。相比之下,土庫曼斯坦從未允許俄羅斯企業進入自己陸上油氣上游領域,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比較容易從土庫曼斯坦抽身。

對于土庫曼的天然氣多元化出口戰略的實施,俄羅斯會采取什么樣的政策呢?可以說,俄土已逐漸從天然氣合作的伙伴變為競爭對手,競爭的市場包括中國和歐洲。2009年12月至2014年5月,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相繼建成通氣,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項目僅在2014年5月簽署購銷合同,開始于2006年3月的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談判至今未達成一致,可以說,在俄土對于中國市場(通過中國西部引進天然氣)的競爭中,俄已失去先機。對于歐洲,因其是俄天然氣出口的傳統市場,涉及俄的重大利益,盡管俄不再擁有對土天然氣出口方面的控制力,但俄會盡一切可能阻礙土任何繞開俄向歐洲市場出口天然氣的做法,以避免土對其構成競爭威脅,俄甚至提出不排除動用軍事力量解決里海能源爭奪問題,土則宣稱將通過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向歐洲出口天然氣。關于這一方面,下文將作進一步分析。

三、中土天然氣合作:多元化戰略的初步實現

由于俄羅斯對土天然氣出口通道的控制,土的天然氣出口利益難以得到保障。因此,土自獨立以來一直試圖擺脫這種被壟斷的地位,從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認為,土實施天然氣出口多元化的初衷是“去俄化”。

1997年建成的通往伊朗的輸氣管道并未從本質上改變土天然氣出口嚴重依賴俄的狀況。即便在2010年通往伊朗的第二條天然氣管道建成后,由于土每年向伊朗出口天然氣的數量有限(2014年僅為65億立方),且伊朗由于被制裁,在氣款支付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因此,向伊朗出口天然氣對平衡對俄天然氣出口的作用有限。中土天然氣合作是土庫曼天然氣出口史上真正的“轉折點”。在土俄天然氣合作遭遇危機之時,2009年底,中亞天然氣管道A線建成通氣。自此,中國取代俄成為土庫曼天然氣出口的最大市場,土庫曼天然氣出口多元化的戰略得以初步實現。

20世紀90年代末,受俄中斷土天然氣出口的影響,土被迫加大開辟新的出口路線的力度以沖破俄的控制,在1998年提出修建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的合作倡議。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增長,2006年4月,在時任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訪華期間,中土兩國政府簽署了《關于實施中土天然氣管道項目和土庫曼斯坦向中國出售天然氣的總協議》。根據協議規定,在未來30年內,土將通過規劃建設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出口300億立方米天然氣。2007年7月,雙方企業在北京簽署了中土天然氣購銷協議。2009年6月,中土兩國企業簽署增供100億立方/年的天然氣購銷合同。為輸送來自土庫曼的400億立方/年天然氣(以及來自哈烏的150-200億立方天然氣),需建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

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于2007年7月動工,2009年12月14日,管道A線建成投產,在途經烏茲別克、哈薩克近1830公里的距離后到達中國新疆霍爾果斯,與中國境內的西氣東輸二線連接,成為我國第一條跨國天然氣管道。中土哈烏四國元首出席管道通氣儀式,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開始供應中國,成為土推行多元化出口戰略的標志性事件和天然氣出口的“轉折點”。2010年10月、2014年5月,通往中國的管道B線、C線相繼建成通氣。

土庫曼認為中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天然氣市場,是穩定的合作伙伴,這緣于:首先,近30年來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從1994年至2014年,中國每年GDP增長率保持在7.4%-13.08%之間。盡管目前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但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中國仍將是全球GDP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其次,中國的天然氣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新世紀以來,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13.9%(2014年增長率首次低于10%,僅為7.4%),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提高到了2014年的5.5%,而且天然氣消費量仍有增長的空間。再者,中國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有足夠的資金、技術能力和管道施工力量可以修建跨國天然氣管道。

2014年土庫曼斯坦通過管道出口天然氣416億立方,其中255億方輸往中國,占出口總量的61.3%,向俄羅斯出口90億立方,占21.6%;向伊朗出口65億方,占15.6%,另有少量出口哈薩克。自2011年起,中國已取代俄羅斯成為土天然氣最大的買家。對于中國而言,2014年進口天然氣584億立方,其中43.7%來自土庫曼斯坦。根據上述數據及國際社會相互依存的理論分析,土對中國天然氣市場的依賴程度大于中國對土天然氣的依賴程度。

向中國出口天然氣,土開辟了新的出口通道并獲得了可靠穩定的收益。由于一方面2009年后土向俄出口天然氣銳減,另一方面,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對天然氣需求的不斷擴大,中土雙方均有意增加天然氣貿易量。2013年9月,雙方企業簽署了250億立方/年的天然氣購銷合同,并將規劃建設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D線。2014年9月,D線管道塔吉克境內段開工建設。綜上所述,根據已簽署的協議,未來中國自土庫曼進口的天然氣將達到650億立方/年。在“土庫曼油氣路演2015”會議上,土天然氣康采恩代表提出,根據土庫曼2030年前油氣工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土庫曼計劃出口天然氣1500億立方、至2030年出口天然氣1800億立方左右。這是一個宏偉遠大的規劃。根據近年來土向俄羅斯、中國、伊朗出口情況分析,如果沒有新的購銷合同簽署或新的管道建成,2020年比較現實的情形是,土能實現出口天然氣820-860億立方左右,其中向俄出口90-110億立方,向伊朗出口80-100億立方,向中國出口650億立方(占總出口量的76.5%-79.3%)。對于中國而言,未來由于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新的LNG接收站等設施的相繼建成,天然氣市場將逐漸形成進口多元化的格局,對土庫曼的天然氣依賴度將逐步下降。

四、持續不懈的努力:土實施多元化戰略的前景

從實際情況看,通過與中國、伊朗的天然氣合作,土庫曼實施多元化戰略削弱了俄對土天然氣出口的壟斷地位,擺脫了俄的“能源權力”控制。在理念上,土所追尋的目標是出口通道多元化,而非“一家獨大”。

(一)修建TAPI管道:土積極開拓南亞市場的舉措

2010年12月,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時任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時任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和印度石油天然氣部長迪歐拉在阿什哈巴德簽署了TAPI項目實施的政府間協議。簽字儀式邀請了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根據協議,四方規劃建設一條起自土庫曼東部氣田,途徑阿富汗坎大哈和巴基斯坦木爾坦市到達巴印邊境法茲拉卡的天然氣管道。管道全長1800公里,投資約110億美元,其中土庫曼境內200公里、阿富汗境內774公里、巴基斯坦境內826公里;管道設計規模為年輸送天然氣330億立方,其中阿將獲得50億立方/年,印巴各購買140億立方/年,管道計劃在2017-2018年建成。2012年5月、2013年6月,土庫曼相繼與巴基斯坦、印度公司簽署了天然氣購銷合同。上述政府間協議和天然氣購銷合同的簽署,標志著該管道項目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

實際上,TAPI管道并不是一個新的合作項目,其實施過程一波三折。早在1995年,土庫曼時任總統尼亞佐夫即提議修建一條通向巴印兩國的天然氣管道,并啟動了經濟技術論證,但由于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遭到擱置。從前期進展看,土俄天然氣合作成為影響TAPI管道推進的重要因素,土將TAPI管道建設作為對俄談判的一張牌。2006年在提出提高對俄出口氣價遭拒后,土繼續尋求俄以外新的天然氣買家,推動印度同意參與此條管線項目;2009年4月土俄發生天然氣糾紛,俄幾乎停止從土庫曼進口天然氣,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重新提議修建TAPI管道。

TAPI管道的建設獲得了美國的大力支持。在2012年3月舉行的“土庫曼斯坦與歐洲——未來合作前景”會議上,美國國務院歐亞能源事務特使高級顧問斯泰因指出,美國支持歐亞國家建設避開俄羅斯的能源出口管線,包括TAPI管道,因為這符合美在歐亞地區的能源利益。美國力推該項目的目的在于,一是管道過境將能推動阿富汗經濟、社會重建進程,為阿帶來管輸收入(估計為每年10億美元)、提供新的就業機會(約1.2萬個就業崗位),促進阿經濟發展和戰后重建;二是該管道將成為伊朗出口天然氣(建設伊朗—印度—巴基斯坦管道)的有效替代,遏制伊朗能源向外部市場出口,同時滿足印巴對能源的需求;三是分化土庫曼的天然氣出口氣源,客觀上提高土與俄、中天然氣合作的談判地位。美國承諾在2016年底完全撤軍之前為管道在阿境內的建設提供安全保障。

近年來,在土庫曼政府的堅定推動下,TAPI管道取得了以下兩個方面的進展:一是成立了管道建設財團并選取了財團的牽頭人。2014年11月,土庫曼天然氣康采恩、阿富汗天然氣集團公司、巴基斯坦Inter State Gas公司和印度GAIL公司聯合創立了TAPI管道建設和運營的財團(TAPI Pipeline Company Ltd);2015年8月,該財團選取土庫曼天然氣康采恩作為牽頭人。二是確定了上游氣田開發的承包商。TAPI管道的設計輸量為330億立方/年,為此,土庫曼天然氣康采恩與日本三菱公司為首的財團商定,開展復興氣田(三期)330億立方/年產能建設的合作。根據雙方約定,日本財團將負責在復興氣田進行鉆井、天然氣處理廠建設,并負責籌集項目建設所需的外部融資(初步估算投資在100億美元以上)。

TAPI管道目前已經動工,土庫曼斯坦也開始了管線材料和相關設備的招標。投資者之一的亞洲開發銀行指出,TAPI管線完工后,可讓土庫曼斯坦每年出口33億立方米天然氣到其余三國。不過,建造TAPI管線需時甚久,最快也得在2019年年底才完工。再者,該管線途經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南部地區均有安全問題,管道建設本身又有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加上里海法律、俄羅斯和伊朗等因素,TAPI管線所遇到的阻力并不少,投入使用之日很有可能推遲。盡管三五年在能源世界來說并不長,但是若要填補突然空出來的俄羅斯市場,TAPI管線現在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土庫曼斯坦要過渡這一時之間有氣賣不出去的情況,余下的可靠買家就只有中國。

(二)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土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可能路徑?

自土庫曼獨立以來,為維護自身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利益,歐盟就提出希望與土庫曼開展天然氣合作。歐盟2007年出臺的《歐盟與中亞:新伙伴關系戰略》、2008年通過的《歐盟能源安全和合作行動計劃》以及2010年出臺的《能源2020戰略》等文件,從戰略層面提出應開展與中亞國家的油氣合作。尤其是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爆發“斷氣”危機后,歐盟開始加快推進能源進口通道、來源多元化,并極力游說土庫曼修建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土也一直表示有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堅定意愿。進口土庫曼的天然氣有助于歐盟擺脫對俄羅斯的過度依賴、實現天然氣進口來源的多元化。2009年4月23-24日,在土庫曼召開了題為《可靠和穩定的能源過境運輸及其在保障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方面的作用》能源會議,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我們需要把土庫曼斯坦通過高加索與歐洲市場連接起來。歐盟將實現歐洲能源供應的多元化”。在2012年3月舉行的“土庫曼斯坦與歐洲——未來合作前景”會議上,歐盟能源委員會執行經理維諾伊斯提出,“歐盟希望建設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將里海沿岸地區主要是土庫曼的天然氣運送至歐洲,這對于歐盟非常重要。歐洲市場穩定可靠,價格高于其他出口方向,土庫曼可獲得最大收益。歐洲公司擁有先進的技術,可投資修建跨里海管道,并保證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上述歐盟代表的發言對土庫曼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積極性是一個鼓勵,即歐盟有高價市場、修建管道的資金和技術能力,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歐盟具有和俄羅斯談判的實力。

繞開俄羅斯將土庫曼的天然氣運送至歐洲有兩條路徑:一是修建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將土庫曼天然氣運送至阿塞拜疆;二是通過伊朗將天然氣運送至土耳其。無論采用上述哪種方式,土庫曼的天然氣都將成為歐盟主導的“南部天然氣走廊”計劃的重要氣源。2015年4月底,在阿什哈巴德舉行的四方會議上,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三國的能源部長與歐盟委員會能源事務副主席討論了進出口能源多元化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歐盟方面表示,將于2019年開始從土庫曼斯坦進口天然氣。從該報道看,歐盟從土庫曼進口天然氣似乎已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但是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建設面臨以下幾個障礙:

第一,里海法律地位仍未最終確定。對于里海的法律地位,目前沿岸五國(俄、哈、土、阿塞拜疆、伊朗)尚未達成一致,里海是“?!边€是“湖”的認定,直接影響劃分方法。在跨里海天然氣管道的建設問題上,俄伊表示反對,提出因管道鋪設涉及環境保護等問題,需獲得所有沿岸國的同意,為此必須首先完成里海法律地位的協商。對于歐盟與阿、土關于建設跨里海天然氣管道所作的努力,美國表示積極支持。在2012年3月的“土庫曼斯坦與歐洲——未來合作前景”會議上,美國國務院歐亞能源事務特使高級顧問Daniel D.Stein表示,美國支持歐盟的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支持里海國家開辟新的天然氣出口路線。他說,“土庫曼有權自己決定如何處置自己的資源,如果土庫曼與阿塞拜疆就修建跨里海天然氣管道達成一致,則不需要里海其他國家的同意”。面對美歐對土庫曼天然氣的覬覦,俄伊(尤其是俄)極力反對,其實質理由是不希望土成為自己向歐洲出口天然氣的競爭者。從戰略上考慮,俄可能會較長期維持里海法律地位的不確定性。

第二,阿塞拜疆并沒有修建跨里海天然氣管道的真正意愿。2012年6月,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兩國政府就建設跨安納托利亞(TANAP)管道簽署協議。這條管道將把阿塞拜疆沙赫德尼茲氣田二期生產的天然氣輸送至土耳其與希臘邊境,再通過TAP管道輸送至意大利南部及西歐國家。這是歐盟天然氣進口來源多元化實施過程中的重大事件。TANAP管道已于2014年啟動建設,正在進行管道建設的承包商招投標工作,管道設計年輸氣能力為160億立方米,一期工程計劃2018年中完工,實現向土耳其供氣60億立方米/年,二期工程預計2019年底建成,將另外100億立方米/年天然氣輸往歐洲市場;TAP管線設計輸送能力為100億立方米/年,計劃于2016年開工建設,2019年竣工??梢钥闯?,計劃在2019年建成的TANAP/TAP管道將完全用于輸送阿塞拜疆的天然氣。按照管道建設方的計劃,至2026年前,TANAP/TAP管道的輸量將提升至310億立方/年,給外界產生的印象是未來可用于輸送土庫曼的天然氣,但屆時阿塞拜疆向土耳其和歐洲市場出口天然氣的能力也將增至260億立方/年。理論上分析,未來擴容的TANAP/TAP管道留給土庫曼的天然氣輸送量只有50億立方/年,而跨里海天然氣管道的計劃輸送量是100—300億立方/年,過低的輸送量將會導致管道建設無經濟效益可言。最為關鍵的是,阿塞拜疆并不希望土庫曼成為其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上的競爭者。另外,由于俄羅斯、伊朗強烈反對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在此問題上,阿塞拜疆不會為協助土庫曼實現天然氣向歐洲出口的目的而影響自身與俄、伊的關系,盡管也許在經濟上可獲得土天然氣出口的過境管輸費。另外,土阿就里海相鄰地區幾個油氣區塊的所屬權存在爭議,兩國間達成修建跨里海天然氣管道絕非易事。

第三,歐盟與土庫曼在天然氣出口合作模式上存在分歧。在“土庫曼油氣路演2015”會議上,土油氣署署長卡卡耶夫承認,“目前土庫曼一直奉行的天然氣出口原則是在本國的邊境交氣。在向歐出口天然氣問題上,土堅持邊境交氣原則,即僅負責將天然氣從本國東部氣田沿‘東氣西輸’(восток-запад)管道輸送至里海沿岸,但不承擔跨里海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任務。而歐盟則希望土庫曼將天然氣輸送至歐盟邊境交貨,即需土方組織協調跨里海天然氣管道建設以及后續將天然氣通過阿塞拜疆、格魯吉亞、土耳其輸送至土耳其與希臘邊境的工作。就此合作模式問題,雙方尚未達成一致”。截至目前也未有跨國油氣公司表示出修建跨里海天然氣管道的意愿。

土庫曼通過過境伊朗或與伊朗進行串換的方式向歐洲供氣也并不可行。伊朗的天然氣儲量豐富,據BP世界能源2015年年中統計數據,截止到2014年底,伊朗擁有天然氣儲量34萬億立方,占世界總儲量的18.2%,排名世界第一。2014年伊朗天然氣產量為1726億立方,本國消費1702億立方,通過管道向土耳其出口89億立方,從土庫曼進口65億立方(全年凈出口24億方)。在制裁被解除的情況下,伊朗天然氣出口歐洲將成為可能,意大利、希臘、瑞士等國均表示過購買伊朗天然氣的意向,伊朗也有加入納布科管道的意向。早在2008年底,伊朗和土耳其曾就修建從伊南部波斯灣地區氣田到土的管道(長約1850公里)、每年向歐洲出口350億立方天然氣達成合作意向。但由于美歐制裁,目前僅修建有從伊通往土耳其100億立方/年輸送能力的管道。歐盟致力實施的納布科管道也將伊朗作為潛在的氣源地之一,在向歐洲出口天然氣方面,伊朗和土庫曼存在競爭關系,因此伊朗不會同意土過境本國領土向歐洲出口天然氣。

結語

自獨立以來,經過20多年的堅定努力,土庫曼推行的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戰略成果顯著,多元化出口格局初步形成。土庫曼是中國天然氣進口的主要資源國之一,在我國能源供應安全戰略體系的構建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需關注土庫曼天然氣出口管道的規劃和天然氣出口的動向。

擺脫俄的“能源權力”是土獨立后實施天然氣出口多元化的動因之一。從微觀層面來看,擺脫俄“能源權力”的成功實現,直接原因是緣于俄對土天然氣的需求減少。但若放在全球視閾下,則與作為俄天然氣傳統消費大戶的歐洲減少對俄天然氣的需求有關,也與中國成為主要能源消費市場的變化有關。

圍繞土庫曼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各方或爭奪、或遏制,展開了激烈的博弈,尤其是在跨里海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上,美歐與俄有明顯的利益沖突。從內在的經濟、社會發展和自身利益出發,土庫曼仍將堅定不移地推動天然氣出口多元化戰略,土選擇合作伙伴的首要考量是經濟利益,即穩定的市場和有競爭力的價格(凈回值原則)。但在可預見的中短期內,土開拓南亞、歐洲天然氣市場的努力仍面臨諸多障礙,除按部就班實施與中國已簽署的供氣協議外,其擴大天然氣出口的可能途徑是利用現有的管道設施往北向俄或過境俄向歐洲銷售天然氣,當然這取決于土俄雙方伙伴關系的恢復和發展(也有不少俄羅斯專家認為,土庫曼擴大天然氣出口唯一現實可行的辦法是向中國市場出口)。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撲克投資家
撲克投資家
石油圈認證作者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缃?、深度、專注——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微信公眾號:puoketrader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