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油價沉浮的宿命輪回:告別神壇的石油將何去何從?

油價沉浮的宿命輪回

如果我告訴你歷史上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原油的需求以500萬桶/天的速度下降,非OPEC國家的原油供應則以500萬桶/天的速度上升,但油價還是重新上漲了50%,你會相信嗎?1979年至1985年,全球的原油需求從6,100萬桶下降至了5,600百萬桶,而非OPEC國家的原油供應從3,200萬桶升至了3,700萬桶。但是原油價格居然從1979年的17美元上漲至了1985年的26美元,在1981年最高達到了35美元。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不合邏輯的價格回升、需求下降、非歐派克國家增產,是因為從1979年至1985年OPEC主動自愿減產了1550萬桶原油產量。

OPEC以犧牲產量為代價,強行維持高油價,使得石油巨頭們將他們的投資成本從1979年的240億美元增加到了1982年的440億美元。這也使得鉆井行業蓬勃發展,鉆井數量從1979年的66000口增加到了1984年的107000口。這種狂熱的鉆井投資促使勘探開發成本翻了不止一番,從1979年的5美元一桶增加到了80年代中期的12美元一桶。

勘探開發成本的增加不是因為資源稀少,或者開發難度大,而是因為由于價格意外上漲導致服務成本出現通脹。當OPEC停止了對市場的操縱,原油價格便很快回落了,而勘探開發成本也回到了5美元/桶。

不幸的是,OPEC人為操縱出虛高的原油價格造成了的油氣資源的過度開發,導致石油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原油需求大量減少,OPEC內部也積累了大量的過剩產能。直到1991年,世界的需求才恢復到了1979年的水平上。從1991年起連續十五年的原油需求增長加上21世紀初中國快速發展所消耗的原油,才平衡掉1979-1985年間世界所制造的剩余原油產能。

嶄新油價牛市的誕生

1979-1985年的牛市是市場操縱偽造的,這與如今這次價格崩盤之前的牛市并沒有太多可比性。與80年代早期的價格上漲不同,21世紀初的原油價格上漲是受供應和需求驅動的。

在2005年,原油的平均價格為54美元/桶,是十年前的28美元/桶的兩倍。2005年被認為是持續10年的原油牛市開始的一年(除了期間受金融危機影響經歷了短時間的低沉)。

在2000年到2005年期間,OPEC的原油和NGL的產量以每天400萬桶的速度增加著,總產量也從3,070萬桶提升到了3,480萬桶,但該階段世界的需求以超過700萬桶的速度增加,OPEC的剩余產能也徹底消耗了,其供應滿足不了需求。剩余的部分不得不依靠非OPEC成員。

從2000年至2004年,非OPEC成員的產量從460萬桶/天增加到了490萬桶/天。然而,其后的三年,非OPEC國的產量停滯不前,直到2007年才終于突波了500萬桶/天的大關。非OPEC成員原油產能不足直接導致了價格的上漲,也反過來刺激了行業大量地追加勘探開發投資。

美國頁巖氣突破全球能源供應瓶頸

然而就當價格越來越高,勘探開發投資也不斷在刷新記錄。然而非OPEC成員國的原油供應量(除了美國)幾乎停滯不前。從2007年跨過4340萬桶/天的界限后,非OPEC成員國(除美國)的原油供應量在七年的時間內只僅僅增長了150萬桶/天。而這段時間原油需求增加了660萬桶/天。

事實上,在2010-2014年間非OPEC成員(除美國)的原油產量幾乎沒有增長,在五年內的平均產量為4450萬桶/天左右,而同時期原油需求量以410萬桶/天的速度增長著。OPEC也不比非OPEC成員好多少。在2007-2010年間,OPEC的產量一直停留在3460萬桶/天的水平上。直到到了2014年,產量才勉強增加到了3660萬桶/天(在2008年、2009年OPEC為了應對金融危機進行了減產)。

2010-2014年間,由于頁巖氣革命的助推,美國的原油供應量以420萬桶/天的速度增加著,在油價危機發生之前的5年中,滿足了全球需求增長的總和。頁巖氣產量的強勁增長,加上OPEC產量的不斷拉高,最終引發了2014年的原油價格崩盤。

如此不同,又如此相似

從這段原油市場變化的簡史可以看出,1979-1985的牛市與2005-2014的牛市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上世紀80年代的油價高漲是由于OPEC的操縱市場造成的,因而也注定了油價會回落到起點。而21世紀的油價上揚是由市場規律所驅動的,而高油價也是由其催生出的美國頁巖氣所終結的。

然而,OPEC在這次價格崩盤中也難辭其咎。2014年的價格下跌正好碰上了幾個OPEC國家產能解禁。在2015年,伊拉克以650000桶/天的速度增加其產量。這部分產量本應在許多年前就流入市場了,但是由于多年的動亂,一直耽誤到了去年。而去年沙特動用其備用產能的決定(能增加450000桶/天)也加劇了供應過剩的問題。

另外,伊朗的解禁原油將在2016年流入市場,原油供應也將更為過剩。2015年和2016年伊拉克、沙特、伊朗原油出口量的劇增(有意或無意)產生了與1979-1985年OPECE對原油市場價格操縱時相反的效果。這次由于地緣政治博弈導致原油供應的增加,使油價變得更低了。與OPEC當年大量的減產一樣,這次增產也與市場供需規律沒有什么關系。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

2010-2014年,頁巖氣產量的激增引發了這場油價危機。因而,減少全球石油投資,特別是頁巖氣開發的投資,從而使非OPEC成員產量下降,才是應對頁巖氣供應過剩正確的處理方式,也是使解放市場、平衡供給的自然方式。

地緣政治相互博弈,干擾了市場自我調節的機制。這些不受市場規律控制的原油不斷流入市場,導致油價持續下跌??萁叩默F金流和高昂的金融開支使油氣行業出現了被動的投資不足。頁巖氣方面投資不足的情況更為嚴重,其資本的削減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由于從投資到回報存在明顯的延后效應,因此多數非OPEC和OPEC成員都不太愿意限制產量,或逐漸減少地緣政治供應的增長,這使得非常規油氣資源不得不背負過重的負擔,獨自擔起平衡市場的大任。然而頁巖氣平衡機制遠遠不盡完善。盡管頁巖這幾年勢頭強勁,但平衡市場的有效性遠遠弱于OPEC。隨著產量下調,生產項目的推遲或取消,所有非OPEC生產商(包括部分OPEC成員)都在削減投資。然而市場卻缺乏能夠及時平衡自身,預防全面供應危機爆發的有效工具。

延遲的平衡產生了過多的全球庫存,一旦出現供應不足,這些庫存可以發揮一定的緩沖作用。但是頁巖和非OPEC供應終將雙雙受到重挫,而需求卻會持續增長,我們不清楚是否僅靠庫存,或OPEC就能填補這一空缺。

結語

這次油價的波動周期并不是80年代那段歷史的復刻。頁巖油氣的到來,讓油價走勢出現了新的變化。但是根據預測,這種新態勢下的油價不太可能一直維持在30美元或40美元一桶。

除了伊朗和利比亞,OPEC的產能基本已經接近最大值,在未來幾年內出現大規模增長的可能性較小?;旧?,僅靠OPEC無法補齊頁巖氣和非OPEC的產量下降的缺口,也不能滿足未來能源需求的增長。但是,對于頁巖氣和非OPEC生產商來說,為了實現油藏開發盈利,協助OPEC使油價恢復到60美元至70美元左右是非常有必要的。

到2017年如果全球的需求和供應達到平衡,原油庫存也開始減少,此時市場也從供過于求過渡到了供不應求,油價會快速反彈至遠高于60-70美元的水平。然而,一旦油價處于高位,頁巖油氣的開采隨即會再次跟上,油價很有可能會長時間的維持在60-70美元的水平,直到供需關系中出現重大的改變或不可預見的政治事件的發生。

作者/Nawar Alsaadi?譯者/周詩雨? 編輯/楊金輝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