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央視:中國現世界級特大油氣區預測石油儲量80億噸 國土資源部建議勘探開發

央視:中國發現世界級特大油氣區預測石油儲量80億噸 國土資源部建議勘探開發
中國發現特大油氣區,預測石油儲量為80億噸。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建議當地政府要加強油氣、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力度,積極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產業化。除此之外,大灣區有可能引發中國石油戰略南移!

作者 | 大雨

8月3日,央視報道,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編制完成的《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與環境圖集》已于近日正式出版,圖集顯示,大灣區資源豐富,開發利用潛力很大。

據央視報道,大灣區及周邊海域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等能源開發利用潛力極大。預測石油資源量為80 億噸,天然氣水合物有較好開發遠景,已圈定11個遠景區、19個成礦區,鎖定2個千億方級礦藏。

大灣區的油田

粵港澳大灣區涵蓋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 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陸域面積約5.6萬平方千米,大陸和島嶼海岸線總長3201千米。

從地理位置來看,就是為人所熟知的“大珠三角”地區。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大灣區”就曾發現油田。1970年,廣東省地質局決定把勘探石油、天然氣地質工作放在首位,組織力量對珠江三角洲地區開展油氣勘查。隨后三水油田被發現,在全國引起轟動。

不過,“大灣區”的三水油田并沒有像國內其他油田那樣久負盛名。隨著原油價格不斷上漲,20世紀80年代三水油田項目突然下馬。在經歷短短十幾年的開采之后,三水油田走向了沒落,以至于到現在鮮為人知。即便是石油業內人士,也少有人記得三水油田這個名字。

不過三水油田的衰落,不代表“大灣區”沒有石油。1985年8月,位于大灣區的惠州海上發現了惠州21-1油田。隨后,惠州油田群被發現。

惠州油氣田群的發現讓“大灣區”再一次走進國人的視線,但是由于開發成本等各種原因“大灣區”的油氣始終沒成為“最亮的星”。

大灣區石油的意義

“大灣區”的石油儲量對我國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石油自給自足能力較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內石油的產量無法支撐快速發展的國內經濟,以至于我國不得不花大價錢去海外購買石油。

大量的石油進口,導致我國石油對外依賴程度突破了65%的紅線。這意味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已經牢牢的被國外石油捆綁。

在低油價時代,買石油是一個劃得來的好事。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作為全球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時刻考慮自給自足的能力。眾所周知,美國就曾深受其害,阿拉伯的“石油禁運”讓當時的美國人吃盡了苦頭。所以在“不缺油”的今天,特朗普還是在高喊“能源獨立”。

“大灣區”80億噸石油儲量對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2017年初,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日在北京發布《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為5.56億噸。

假設大灣區預測的80億噸石油儲量完全采出以及我國石油消耗速度不變(當然這不科學)。按此計算,在不做任何進口的情況下,單單“大灣區”的油氣儲藏量就可供給中國使用14.4年。

走過半個世紀的大慶油田自1960年投入開發建設,累計生產原油18.21億噸。如果,80億噸的預測儲量不會出現太大的縮水,那么,可想而知“大灣區”的石油貢獻量將和大慶油田相當,甚至更多。

石油戰略南移

“大灣區”的石油儲量不僅僅是帶來石油那么簡單,有可能帶動中國石油勘探戰略向南方偏移,對“大灣區”周邊以及整個華南或者南海地區進行勘探開發。

眾所周知,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目前中國的油氣田分布呈現出“北多南少”的格局。以至于,我國石油戰略重心一直偏向于北方。盡管近年來有所轉變,但是依然沒有向南發展的趨勢。究其根源,南方地區沒有發現大儲量油氣區。

無論是新疆還是長慶所在的鄂爾多斯,抑或是當今最炙手可熱的頁巖氣產地四川。這些地區無一不都是西部地區。

不過,隨著大灣區特大油氣儲藏的發現,中國石油主戰場有可能向南轉移!

據央視報道,隨著大灣區石油儲量的公布,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建議當地政府要加強油氣、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力度,積極推動天然氣水合物開采的產業化,積極推進地質遺跡保護與開發利用,優化粵港澳大灣區現代產業布局。

由此可知,從上層設計上來看,鼓勵支持開發“大灣區”的石油。加上,80億噸大儲藏量的吸引,勢必會造成一大波石油勘探狂潮。一旦,中國石油戰略向南轉移,“大灣區”成功開發。屆時,將會形成“北大慶、南大灣”的格局!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大雨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西南石油大學,鉆井專業?;燠E于石油行業多年,偶有靈感發點牢騷。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