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對于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來說,與俄氣“冰釋前嫌”對雙方來說都是最好的選擇。而美國曾經甚至到現在費心費力阻撓俄氣入歐,也不過是枉然,甚至是“吃力不討好”,畢竟歐洲需要的,目前只有俄羅斯能保證。
作者 | 君子蘭
歐洲約有三分之一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甚至一些中東歐國家對俄氣的依賴程度幾乎達到百分之百。并且,與西歐國家不同,中東歐國家無法通過進口挪威的天然氣或者阿爾及利亞的液化天然氣來使天然氣供應多元化,這就意味著俄氣對這些國家的天然氣消費具有顯著影響。而目前,歐洲第二大供應商挪威的天然氣產量接近其最大產能。歐盟急需穩定的供氣來源。
受歐盟點名稱贊 俄氣歐盟“一團和氣”
繼2017年年底歐盟再次將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延長半年,致使原本就已陷入僵局的歐俄關系更趨緊張后,2018年伊始,歐盟與俄羅斯摩擦又接二連三:歐俄互相指責對方發動“信息戰”,而圍繞豬肉貿易的爭端也讓雙方之間的“火藥味”更濃。
然而不管如何鬧騰,歐盟也是斷然不敢拍著胸脯說不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并對其制裁。就在本周三,據彭博社報道,歐盟監管機構稱贊受克里姆林宮支持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通過允許希臘和保加利亞之間的雙向流動來促進競爭。而就在11個月前,歐盟監管機構曾批評其“孤立”保加利亞市場,更不用提及早年歐盟以壟斷為由要對俄氣處以巨額罰款。
牛津能源研究所天然氣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Jonathan Stern表示:“盡管2014年和之后(出現諸多摩擦),雙方看到越來越迫切的需要聚在一起,討論如何管理這段關系?!?在俄氣準備為該地區鋪設新管道的過程中,雙方關系出現了“明顯的解凍”跡象。
除了主動推動競爭外,俄氣表示準備恢復對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俄氣的舉動顯示其與歐盟的關系取得進展,盡管它還沒有重寫一些管道接入合同,以進一步減輕歐盟反壟斷的擔憂。歐盟委員會內部能源市場主管Dieter Borchardt上周在維也納召開的2018歐洲天然氣會議上表示,“這一切都有助于在這段關系中注入新的信任?!?/span>
RWE AG供應和交易部門的首席商務官Andree Stracke說,在促進天然氣競爭方面,東歐國家可以做得更多,通過制定規則允許新進入者更好地進入。隨著俄羅斯供應的增加,這將使市場更好地運轉。
美國阻撓俄氣入歐,竹籃打水一場空
歐盟和俄氣“和睦”,美國應該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因為這意味著俄氣的北溪項目—2在歐洲的阻力會越來越小了。而就在上周,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Rex Tillerson)表示,美國認為俄氣的北溪項目-2的管道“破壞了歐洲的整體能源安全與穩定”。這條新管道連同之前的北溪管道,將有能力提供歐洲每年四分之一的天然氣進口,這也是美國在2017年8月通過的對俄制裁的特別目標。
然而,俄氣北溪項目不僅在莫斯科有強大的支持,而且在柏林也有。華盛頓不太可能成功地動搖德國政府的決定,因為俄羅斯的管道也好,還是擴大天然氣貿易也罷,已經享有廣泛的政治支持。
事實上,美國有阻止俄羅斯天然氣出口歐洲但最終失敗的“案例”。1981年,里根政府制裁了涉及到蘇聯至法國和西德的天然氣管道建設的歐美公司,與歐洲形成了巨大的裂痕。盡管美國反對,歐洲還是會繼續前進,美國最終還是退縮了。1982年解密的 CIA報告中表明對于與俄羅斯開展貿易,歐洲的看法與美國大不相同,同時他們也會評估華盛頓讓他們參與對俄能源貿易制裁而使其面臨的處境。自這份CIA解密備忘錄起草以來,西歐對俄羅斯貿易的態度沒有任何變化。
此外,歐洲需要從更多的渠道獲得天然氣,包括俄羅斯。近兩年來,歐洲天然氣進口量大幅增長。如果歐洲的經濟增長繼續保持,加上歐洲國內天然氣產量下降,天然氣進口量將進一步增長。歐洲不能通過減少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應來保證其能源供應的安全。相反,它需要增加來自不同來源的額外供應,并通過建立強大的基礎設施系統,如廣泛的天然氣儲存設施和連接器。
不幸的是,俄羅斯的天然氣不能被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所取代。歐洲許多依賴俄羅斯天然氣進口的國家都是內陸國沒有水路運輸線,無法接收船運來的液化天然氣。另外,由于液化天然氣和俄羅斯管道天然氣價格差距巨大,即使是立陶宛等建造液化天然氣進口設施的國家也繼續尋求進口俄羅斯管道天然氣。
上周二梅德韋杰夫的講話也提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希望提高其在歐洲的市場份額。而隨著歐盟與俄氣的關系緩和,俄氣提高其在歐洲市場份額的機會將大大提高。美國想阻撓俄氣入歐、在歐洲施展其能源大家計,到頭來可能又是白忙一場。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