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汽油需求推高油價?原來只是混淆視聽的紅鯡魚

汽油需求推高油價?原來只是混淆視聽的紅鯡魚

近階段,油價穩步上漲,如此的反彈趨勢與汽油的消耗量有無直接關系?在大眾眼中,是汽油需求量的增大造成了油價反彈,真相真的是這樣嗎?讓EIA來幫我們找到真正的答案吧~

“紅鯡魚”代指那些轉移人們注意力、混淆視聽的事情。而目前的汽油需求就像是“紅鯡魚”,它會讓投資者誤以為這一輪油價上漲其實并無基本面支撐。

美國汽油消費量持續下降

自2005年以來,美國的汽油消費量正在以200萬桶/天的速度下降。如今,人們之所以認為汽油需求造成了油價反彈,是因為他們混淆了產量與消費量這兩個概念。而且,以美國人的消費習慣,不管油價高低,他們都不會減少開車的次數。即使油價在100美元的時候,美國的車輛行駛距離仍然在增加。根據彭博最近的一篇報道,美國的汽油消費量在3月份達到了歷史最高的925萬桶/天。

汽油需求:混淆視聽的紅鯡魚

如上圖所示,925萬桶/天指的是汽油供應量,也就是美國煉油廠產量的衡量指標。美國汽油的消費量需要以總批發量和零售量來衡量,而這個量是776萬桶/天。美國汽油的消費量自2014年1月份以來以80.2萬桶/天的速度增加,但仍比2005年的消費峰值低197.3萬桶/天。美國的汽油產量比2012年金融危機后期的最低值高出90.8萬桶/天,但是比2007年7月份的峰值少54.2萬桶/天。

同時,汽油凈出口量處于歷史最高位。自2005年以來,出口量已經增加了144.3萬桶/天。盡管汽油消費量在增加,但仍低于2012年以前的水平。汽油產量再次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但是增加的大部分產量都用于出口。所以,美國汽油消費量處于歷史最高水平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美國車輛行駛里程在增加 但汽油消費量卻在減少

美國車輛行駛里程高于以往任何時候,2016年2月份達到了歷史最高點3.15萬億公里。如下圖所示,從2015年年初開始,美國的車輛行駛里程以970億公里/月的速度增加,總共增加了3%。而汽油銷售量只增加了18.7 萬桶/天,增加了2%。兩者并不成比例。

汽油需求:混淆視聽的紅鯡魚

舉例來說,從2011年年中至2014年9月份油價下跌這段時間,車輛行駛里程基本保持不變。而同樣的時間段內,汽油銷量卻以每天超過100萬/桶的速度下跌。也就是說,行駛相同的距離,使用的汽油卻不斷減少。即使2015年以后車輛行駛里程增加,汽油的銷售量仍然比2009年1月份少53.9 萬桶/天。

車輛行駛里程與汽油價格并無相關性

如下圖所示,2014年下半年,汽油價格隨著油價下跌,汽油消費量增加,但是汽油價格與消費量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

汽油需求:混淆視聽的紅鯡魚

汽油價格在2015年1月份達到最低點,此后開始上漲并于2015年7月達到峰值。汽油銷量與價格一同上漲,但兩者之間的關系并不是我們所預想的那樣。盡管汽油使用量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但消費量與汽油價格之間并沒有直接關系。

汽油需求:混淆視聽的紅鯡魚

由上圖可知,從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盡管平均油價接近100美元/桶,但車輛行駛里程卻在持續增加。雖然車輛行駛里程增加的原因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并非是因為低油價。

當油價在2015年1月份跌至43美元/桶的時候,車輛行駛里程的增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此外,盡管2015年的油價大幅波動,車輛行駛里程仍然在持續增加。影響人們駕駛習慣的因素十分復雜。汽油價格可能是眾多因素中的一個,但是汽油價格與消費量之間并沒有明顯相關性。

美國產油量降低 原油進口量增加

如下圖所示,從2015年開始,美國原油產量下降,不得不增加原油進口量以滿足國內煉油廠的產能需求。從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美國原油產量下降了66萬桶/天,降幅7%,但原油凈進口量增加了80萬桶/天,降幅10%。

汽油需求:混淆視聽的紅鯡魚

許多分析人士將汽油產量誤認為是消費量,當他們在高呼美國“需求”增加時,他們并不知道所謂的“需求”只是因為原油進口增加而已。此外,所謂的進口原油量增加也包括美國原油庫存數量的增加。

談汽油需求 只會誤導判斷

與十年前相比,美國的車輛行駛里程在增加,但是汽油消耗量卻在減少,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燃料利用效率的增加。汽油消費量已經幾乎不可能再達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

汽油價格與車輛行駛里程之間并沒有明顯的關聯性。不管油價持續高位還是大幅波動,車輛行駛里程始終都在增加。這種現象難以解釋,只能說汽油的消費缺乏彈性。汽油價格確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大。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近期油價的反彈與汽油消費關系不大。汽油消費并不是近期油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推動油價上漲的其實是人們的大眾情緒,因為大家都受夠了低油價。人們往往為了推高油價而尋找理由,甚至有時創造理由,卻總是忽視那些有可能導致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才出現了汽油需求導致油價反彈這樣的說法。

作者/Art Berman ? 譯者/于曉林 ? 編輯/Wang Yue

英文原文請點擊 (展開/收縮)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