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加拿大與中東的石油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地球人都知道,中東是全球石油的集聚地,隨處都是依靠石油發家的“土豪”。當年,美國盯住中東不放,深入其中,支持這個,打擊那個,說得簡單點,主要就是為了中東石油。那個時候,美國還沒有開發出頁巖氣,加拿大的石油也指望不上,只能到中東虎口里去“搶食”。

從區域分布來分,中東石油確實值得美國“大動肝火”。中東以66%的世界儲油比例,遠遠領先于其他各個地區,完全配得上全球石油“聚寶盆”的稱號。南美、非洲、北美、東歐和前蘇聯地區、亞太和西歐,僅分別占全球石油儲藏總量的9%、7%、5%、5%、4%、2%,與中東儲量比起來,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加拿大與中東的石油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世界石油已經探明儲量分布圖

不過,如果從國家儲量角度來看,全球石油的政治版圖就會出現很大變化。2014年,在已探明石油儲量的國家中,委內瑞拉擁有2983億桶,出人意料位居首位,沙特阿拉伯2670億桶排第二,加拿大以1729億桶排第三,伊朗以1578億桶排第四,伊拉克以1500億桶排第五位。2015年,這一格局基本上沒有變化,委內瑞拉以2984億桶,位居首位;沙特阿拉伯以2683億桶,排在第二位;加拿大、伊朗和伊拉克,分別以1722億桶、1578億桶、1442億桶,繼續排在第三、四、五位。

世界石油已經探明儲量分布圖

2015年世界各國已探明石油儲量示意圖

在國家石油儲量排名中,沙特、伊朗、伊拉克排在前五位,完全屬于意料之中的事。委內瑞拉和加拿大進入前三,則恐怕讓很多中國人想不到。委內瑞拉暫且不討論,今天我們先來談談加拿大的石油。

加拿大石油儲量位居世界第三,一度還曾占據第二位,可是為什么它長期在石油市場上默默無聞,以至于很多中國人都不知道,現在的加拿大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石油“活著”呢?加拿大與中東的石油到底有什么差別呢?

促使中東石油聲名顯赫而加拿大石油默默無聞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關鍵的是石油質量。質量不同,開采成本就不同;開采成本不同,在全球石油市場上的競爭力就不同。

中東地區位于歐亞非三大洲的聯結地帶,就地質構造而言,其北部為阿爾卑斯褶皺山系,西南部為阿拉伯地盾,中間為波斯灣盆地。遠古時期,地中海豐富多樣的海洋生物,經過沉積之后,轉化為有機碳含量豐富的烴源巖。這些烴源巖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油巖。

不僅如此,中東地下碳酸鹽巖的孔隙和裂縫較多,提供了儲集性能良好的儲存環境;柔韌性強、無斷裂、厚度大的石膏層和泥巖層,又為油氣提供了最好的蓋層。這種優良的油氣“生儲蓋組合”,最終催生了厚度大、埋藏淺、雜質少、藏量可觀、勘探開發相對容易的中東油氣層。

003

中阿拉伯盆地地質構造示意圖

加拿大地下石油的形成,當然也離不開優質烴源巖和良好儲蓋組合。但是,加拿大石油的不同之處在于,最初形成于大陸板塊西部的油氣,受太平洋板塊俯沖壓力的影響,通過不整合面、滲透性砂巖體向東轉移,進入了現在的阿爾伯塔境內。這些油氣所在的白堊系砂巖體上升,遭到氧化、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最終形成了高黏度、高雜質的油砂。在加拿大境內,97%以上的石油皆為油砂,且幾乎都位于剛剛遭受森林大火的阿爾伯塔境內。

石油密度(API)是衡量原油優劣的標準之一。API數值越高,其膠質和瀝青質含量越少,從中提煉出的油類產品會越多。一般來說,API大于34為輕質油,小于10為重質油,介于兩者之間為中質油。中東石油API絕大多數在30以上,最低也在24.7以上,這意味著中東石油絕多數為輕質油,少數為中質油。加拿大呢?阿爾伯塔兩大油砂礦Athabasca和Cold lake的API分別為8-9、10-12,基本上都屬于重質油,需要經過反復提煉才能轉化為生產原料。

含硫量和含氮量也是衡量原油優劣的重要標準。原油中的硫化物會使催化劑中毒,腐蝕金屬設備,燃燒時還會生成SQ2,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原油中的含硫量越高,麻煩越多。我們通常將含硫量高于2.0%的石油稱為高硫石油,低于0.5%的稱為低硫石油,介于兩者之間的成為含硫石油。中東地區的原油含硫量多數低于2.0%,少數低于3.0%,只有伊拉克的巴士拉原油含硫量達到了3.5%。加拿大呢?阿爾伯塔兩大油砂礦Athabasca和Cold lake的含硫量分別為4.5-5.0%、4-5%,遠遠超過標準含量。

原油中的氮含量如果過高,會使催化加工的催化劑中毒,會降低油類產品的儲存穩定性。通常來說,原油中的氮含量通常在0.05-0.5%之間,很少會超過0.7%。中東石油含氮量多數在0.01-0.1%之間,少數在0.12-0.2%之間。阿爾伯塔兩大油砂礦Athabasca和Cold lake的含氮量分別為0.4-0.5%、4%,同樣超過中東石油很多倍。

總而言之,加拿大的油砂密度大、黏度高、含硫高、含氮高、殘碳高、含金屬量高,開采和加工都非常困難。這就是為什么加拿大石油遲遲未能得到開發的主要原因。直到全球常規原油供應緊張,油價一路飆升后,加拿大油砂才受到業界重視。

目前,加拿大油砂開發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露天開采(mining),即對埋藏小于75米的油砂資源,用鏟車、卡車直接從地表淺層挖掘;另一種是原位開采(in situ),即對埋藏于75-1000米之間的油砂資源進行鉆井開采。根據相關統計,只有18%的加拿大油砂便于露天開采,絕大多數油砂資源都需要鉆井開采。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密度高、含硫高、含氮高、含金屬量高,這些油砂被開采出來后,很難直接運輸和銷售,必須改質為合成原油。而要將油砂改質為合成原油,就必須對其進行脫碳和加氫。脫碳技術包括延遲焦化、流化焦化,加氫技術包括加氫裂化和加氫處理。無論采用什么技術,最終的結果是工序增加、人力增加、處理原料增加,開發成本隨之升高。根據國際能源咨詢公司PFC Energy2013年統計資料,加拿大油砂兩種開采方式的全周期保本成本分別為每桶90美元、72美元,明顯高于其他油種。這意味著,如果全球原油價格低于70美元,加拿大石油生產商就得賠本生產。

6

世界各類液態烴平均全周期保本成本對比

當然,除了成色不良之外,加拿大石油在全球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還與環境保護標準較高、銷售渠道單一有關。根據加拿大法律,石油生產商露天開采油砂以后,必須將原有土層和油砂分離后的沙子回填,盡量恢復原來地貌,降低環境污染。在銷售方面,加拿大石油長期依賴美國市場,而且管道輸送能力有限,沒有多少討價還價的資本?,F在,隨著美國出現頁巖氣革命、全球油價低落,加拿大石油的競爭力自然更為脆弱。

最近十幾年來,很多投資商基于石油不可再生、全球油價持續走高的考慮,紛紛進駐加拿大或委內瑞拉開發油砂,并將其視為常規石油的未來替代品。加拿大也順勢而上,把石油開發當成了經濟發展的引擎?,F在看來,這些觀點顯然過于悲觀或樂觀。石油固然難以再生,新能源的開發卻不是癡人說夢。僅僅一個美國頁巖氣革命,已經使得石油價格一落千丈了。

喪失了大量美國市場份額的中東石油,還可以轉靠中國市場;將來,如果美國能源獨立,無需進口加拿大石油,加拿大將何去何從呢?加拿大恐怕得好好想想這個問題,不能把經濟賭注放在石油身上了。

版權聲明|文章為胡家駿先生為FX168財經網提供的《走進加拿大》系列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