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在全球能源消費中地位舉足輕重。從供需格局看,石油產地與消費地分離的特征明顯,這促使跨境石油貿易活躍。與陸上交通工具運輸、管道運輸相比,海上運輸具成本優勢且更靈活,是目前跨境石油貿易的主要途徑。
路透社日前報道稱,作為亞洲重要的現貨原油貿易樞紐,新加坡外海停滿了40多艘超級油輪(VLCC)。同時,滿載著原油的油輪最近一個多月也絡繹不絕地駛往青島港,以至于到港輪船數量達到歷史最高記錄,導致了嚴重的船舶壓港現象。
隨著近年來世界石油供需格局不斷調整,海上石油貿易量逐年增長。石油航路成了石油出口國與進口國之間的紐帶。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航路有哪些?這些航路上有哪些關鍵節點和堵點呢?
第一部分 海上石油航路
由于原油的產地和消費地相對比較集中,從水上原油運輸的基本流向來看。主要的國際間的原油航線僅有四條。然而由于出發港和目的港的不同,則可以構成數干條具體的水上原油運輸航線。
世界上主要的原油產地,基本集中于中東海灣地區、北非地區、西非地區、北海地區、西伯利亞-中亞地區、中國及周邊地區、馬來地區、南美加勒比地區及北美地區。從各地區出口的原油海運量來看,由大到小的排序為:中東海灣、北非、西非、加勒比海、近東和東南亞。
需要進口原油的國家和地區主要集中于西北歐、美國和日本。從各地進口的原油海運量來看,由大到小的排序為:西北歐、北美、日本及韓國、地中海和南美。
世界上主要四條油運航線:
(1)波斯灣–西歐、北美航線:它是西歐、北美石油消費區的主要供油航線。最高年運量曾高達6億噸。該航線通常使用超級油船運輸,且由于水深限制,自波斯灣起航后。超級油船都經莫桑比克海峽,再繞道好望角航行。(2)波斯灣–日本航線:它是日本的主要供油航線,年運量高達1億噸以上。使用VLCC型油船運輸時需繞道龍目海峽和望加錫海峽。如果使用20萬噸級以內的油船運輸則可經過馬六甲海峽運抵日本,航程較前者短。(3)波斯灣–西歐航線:它主要是為西歐供油的航線,部分原油亦輸往北美,與上述的波斯灣–西歐、北美航線的主要區別是經蘇伊土運河和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抵達西歐和北美,不繞道好望角,采用15萬噸級以內的油船運輸。(4)墨西哥–日本航線:它是日本的另一條主要供油航線。其一是經巴拿馬運河,穿越太平洋抵達日本,使用的油船尺度受巴拿馬運河尺度限制,通常在6萬噸級以下。其二是從墨西哥的西海岸起航,沿北太平洋抵日本。
第二部分 國際石油航線上的七大節點
為了追求最經濟的路線,石油航線可能會穿越許多海峽或運河,那里地理條件復雜,人為因素帶來的安全隱患也難以避免,這就形成了石油航線上的關鍵節點,如何消除這些運輸瓶頸是全球性難題。
霍爾木茲海峽
位于波斯灣–日本航線
霍爾木茲海峽是最重要的石油海運要道,位于阿曼和伊朗之間,是連接波斯灣與阿曼灣、阿拉伯灣的通道,最窄的地方為21英里,其中船只可穿過的最窄航段寬2英里,水深較合適,大多數類型的油輪可以通過,每年通過該海峽的油輪有2/3載重量超過15萬噸,被譽為“最重要的石油運輸要道”。
2013年,通過該海峽的石油運輸量為1700萬桶/日,占全球海上石油運輸總量的30%。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途經該海峽的石油有85%以上出口到亞洲的日本、印度、韓國和中國等國。另外,該海峽是海灣國家進行液化天然氣(LNG)貿易的主要通道。2013年,卡塔爾通過該海峽出口3.7萬億立方英尺LNG,占全球LNG貿易總量的30%。
蘇伊士運河和曼德海峽
位于波斯灣–西歐航線
蘇伊士運河是連接紅海、蘇伊士灣和地中海的重要通道。
2013年,通過蘇伊士運河和薩米德管道運輸的石油量達460萬桶/日,占全球海上石油運輸總量的8%,其中通過蘇伊士運河的為320萬桶/日,通過薩米德管道的為140萬桶/日。蘇伊士運河為雙向通航,其中海灣國家的石油出口占該運河北向石油運輸總量的79%,這些石油的主要目的地是歐洲和北美;歐洲的石油產品出口和北非的原油出口是沿該運河南向航線石油運輸的主力,占總量的82%,亞洲是其主要目標市場。近年來,通過蘇伊士運河的LNG貿易也很活躍。2013年,通過該處的LNG貿易量為1.2萬億立方英尺,占全球LNG貿易總量的10%。
曼德海峽位于也門、吉布提和厄立特里亞之間,連接著紅海、亞丁灣及阿拉伯海,大部分經蘇伊士運河和薩米德管線的石油都需要先經過曼德海峽。該海峽最窄處僅寬18英里,且被一座小島分成兩個僅寬2英里的航道,使得油輪進出較困難而且數量受限制。
馬六甲海峽
位于波斯灣–日本航線
馬六甲海峽被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包圍,是連接印度洋、南海,甚至太平洋的重要通道,是波斯灣產油國向亞洲消費國(特別是中國、日本和韓國)出口油氣的最短海上路徑,也是波斯灣和非洲LNG出口商向東亞地區出口LNG的重要途徑。
馬六甲海峽的繁忙程度僅次于霍爾木茲海峽。2013年,從該海峽運輸的石油達1520萬桶/日,其中90%為原油,10%為石油產品。
馬六甲海峽航道最窄處寬1.7英里,是天然形成的運輸“瓶頸”,船只易發生碰撞、擱淺和石油泄漏等事故,還可能被海盜襲擊。若馬六甲海峽被封鎖,全球50%的船隊將被迫在印度尼西亞群島附近尋找新航線,比如從巴厘島和龍目島間的龍目島海峽或爪哇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某些海峽穿行,這樣做會導致船運成本增加,進而導致能源價格上漲。
土耳其海峽和丹麥海峽
俄羅斯及里海地區通往西歐和南歐的戰略通道
土耳其海峽由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組成,是亞洲和歐洲的分界線,也是俄羅斯及里海地區產出的石油運往西歐和南歐的戰略通道。土耳其海峽最窄處寬0.5英里且航道曲折,是世界上最難航行的水域之一,但目前沒有繞道將石油從里海運至黑海的替代路線。
丹麥海峽由一系列連接波羅的海和北海的河道組成,是俄羅斯向歐洲出口石油的重要路徑。2013年,每日有330萬桶石油從該海峽運輸,其中42%是從俄羅斯運往歐洲的,還有一部分是從挪威和英國出口至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
巴拿馬運河
位于墨西哥–日本航線
巴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2014年有超過1.3萬艘船穿過該運河,運貨量在兩億噸以上,且通過該處的貨物有43%來自或去往美國。
從巴拿馬運河運輸的商品中,原油和石油產品占18%。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統計顯示,其2014年的石油運輸量為84.9萬桶/日。受運河條件限制,很多大型油輪無法通過,能通過此處的最大型油輪是巴拿馬級油輪。
第三部分 國際石油航線上的4大油輪堵點
據美國財經網站Zerohedge在6月1號披露的最新消息顯示,大約有2億桶原油在等待裝載或運輸,洋面上擁堵的油輪蔚為壯觀。
幾乎所有660艘超大型油輪(VLCC)都被用于運輸石油,擠滿了中東到印度及遠東的亞洲消費中心的航線,上圖顯示的是所有在4月11日運行的超級油船。
從接下來的衛星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擁堵的4個節點主要位于石油的產地,消費國和轉運樞紐,中國就占了其中兩個。
堵點1:海灣地區
巴士拉正在努力解決伊拉克不斷增加的石油產量。在阿聯酋的東部海岸線上,富查伊拉和豪爾費坎停泊著另外19艘油輪等待裝載的油輪。此外,對伊朗原油出口制裁的解除,也使伊朗的港口聚集了大量油輪。
堵點2:中國青島
青島油輪壓港的原因之一是山東本地茶壺煉廠在去年獲得進口原油使用資質和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后,他們大量采購了進口的低價原油,這些原油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和運輸時間,五月底剛好到貨,引發青島港的油輪出現排隊現象,在20至30天里排隊等待卸貨的油輪已經增加了四倍。
壓港原因二是由于港口的轉運功能所限,目前沒有成熟的管線可供運輸,基本都是憑借卡車拉,所以非常耗費時間,這也是構成擁堵的一個重要原因。
堵點3:新加坡和南部馬來西亞
幾乎所有前往遠東的油輪都需要經過新加坡,那里仍有有幾十艘裝滿了未售出原油的大型油輪停泊在岸邊。下圖中顯示的是途徑新加坡的各類油輪,在擁堵的水域里油輪不得不在港口附近努力尋找行駛的空間。
堵點4:中國上海
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上海,同樣數百艘油輪沿著長江行駛。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中國石油報 編輯朱釗,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撲克投資家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撲克財經旗下品牌:最值得信任的大宗商品產業和金融服務業智庫??缃?、深度、專注——匯聚業內最值得分享、最有信息濃度的知識。微信公眾號:puoketr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