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0余年的歷史是為攫取和控制世界石油儲備而戰斗的歷史,任何其他因素都不能與此相提并論。首先是英國,后來是美國,主要是受這兩個國家的利益影響,圍繞著原材料、石油,形成了世界政治與經濟的權力版圖。
1870年代后,德國經濟迅猛發展,打破了歐洲大陸均勢。為了圍剿德國,英國精心策劃了一系列地緣政治行動。其中包括阻撓和摧毀德國的柏林—巴格達鐵路計劃,因為鐵路連接的地區存在大量石油資源。
“一戰”終于爆發。在空戰、機動坦克、和快速海戰的年代,安全可靠而又充足的新燃料供應日益成為成敗關鍵。截至1920年,通過軍事占領、兩面三刀,以及在巴勒斯坦建立英國保護領地作為猶太人家園等手段,英國牢牢控制了前奧斯曼帝國新發現的巨大石油財富。
驚慌不安的美國石油集團和銀行集團擔心,英國正一步一步取得全球石油壟斷權。1920年代,英美的石油控制爭奪戰打響。其間,美國一石油公司為取得蘇聯油氣開采權說服美總統哈丁將承認蘇聯政府。但英國競爭對手適時地捅出了那家公司高管和哈丁的一樁丑聞,不到一年,哈丁莫名暴死。美石油公司開采蘇聯油氣項目胎死腹中。
但英美還是選擇了結盟。1927年,英美石油卡特爾成立。到1932年時,英美七大石油公司全部成為卡特爾成員。包括:??松ㄐ聺晌鳂藴适停?、美孚(紐約標準石油)、海灣石油、德士古、加州標準石油(雪佛龍),以及皇家荷蘭殼牌石油公司和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
“二戰”后,英美利用石油與金融的聯姻,獲得了巨額經濟利益。為了對抗日益強大的英美石油卡特爾,各國紛紛采用國有模式經營石油產業,加強對石油生產和銷售的控制。伊朗亦是如此,但這樣必然會“損害”英國石油公司原先權益。在英國宣布對伊朗進行全面經濟制裁和石油禁運近兩年后,1953年8月,英美情報局推翻了伊朗摩薩臺政府。
在意大利,國家能源控股公司總裁馬太伊踐行著意大利能源獨立計劃,并在埃及、伊朗、蘇聯等地尋求獨立的原油供應,且取得相當成效。1962年10月,馬太伊乘坐的私營航空公司飛機墜毀,機上三人全部遇難。此后,美中情局駐羅馬負責人沒有做出任何解釋便離開了。而馬太伊遇難時,美中情局局長擁有加州標準石油公司100多萬股股份。
1970年代,為避免金融上的毀滅性打擊,美國不惜人為地制造石油禁運,操縱大規模反核運動,制造經濟增長極限的恐怖氣氛,為的是控制世界的石油流通,獲得石油溢價的巨額利益。其中的關鍵人物是基辛格,作為美國石油和金融集團利益代言人,他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的主要幕后推手。是他在“贖罪日戰爭”之前進行了一系列策劃,是他秘密施壓讓伊朗國王強烈要求歐佩克繼續漲價。
英美精心設計的石油美元體系,席卷了世界各地的財富。圍繞控制與反控制,歐洲共同體、不結盟運動以及其他國家與英美金融集團之間展開了持久、血腥而不見硝煙的戰爭?;粮裾谡谘谘诘耐{,成功地干擾了歐洲國家對歐佩克和不結盟運動國家的任何可能的支持。而1976年科倫坡不結盟宣言的主要戰略家,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圭亞那總理和外交部長,都在數月內都被迫下臺,每一次的權力更迭都有基辛格插手。
1978年,英國想進一步控制伊朗石油出口,但遭到抵制。當時,伊朗正和法、德走近。1979年1月,國王的統治被英美情報機構顛覆。2月,美英支持的霍梅尼上臺。此后,伊朗石油出口被切斷,英國的石油公司也減少供應。國際油價急劇攀升,1970年代第二次石油沖擊全面開始。
美英以鄰為壑的金融與外交政策不僅沒有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反而使第三世界陷入全面債務危機。為了應對國際國內日益惡化的經濟局面,美國又一次把賭注押向了石油——入侵伊拉克。1990年2月,薩達姆說,石油豐富的阿拉伯國家應該聯合起來,“我們能夠與歐洲、日本、蘇聯建立一種能夠使我們盡快獲益的關系”。1991年1月,“沙漠風暴行動”開始。
為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國四面出擊,壓制和瓦解各種可能出現的新生力量。日本、俄羅斯、巴爾干各國,一切新崛起的潛在力量都是它的敵人。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后,美國對歐亞的軍事控制向前邁出一大步。而里海地區富含的石油資源是美國在巴爾干地區的最大利益。
2001年,小布什就任美國總統。副總統切尼曾任世界最大的地質和石油服務公司哈利伯頓公司CEO,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曾是雪弗龍石油公司董事,小布什本人在石油行業有著豐富經歷,商務部長文斯也是石油商人。小布什政府介入石油和能源行業的程度無與倫比,石油和地緣政治重回華盛頓政治舞臺中心。
2001年7月,美國聯合石油公司和阿富汗塔利班在石油管道問題上的談判宣告破裂。2001年9月11日的事件給了華盛頓轟炸阿富汗的借口,因為本·拉登的基地組織在阿富汗境內。2002年初,塔利班政權解體。然后,美國聯合石油公司前顧問卡爾扎伊成為阿富汗臨時總統。
2002年,華盛頓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支持的情況,準備發動對伊拉克的軍事進攻。俄羅斯、德國、法國則公開反對,俄、法擁有在伊拉克開發石油的權利。2003年5月,戰爭結束,但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未并找到。而主導戰后重建的美國國防部副部長沃爾福威茨明確表示,只有政府的好朋友才可以得到關于伊拉克石油工業的利潤巨大的合同。
2004年1月,利比亞的卡扎菲宣布拒絕恐怖行動,并對國外開放石油投資,以換取美國的認可。當時,利比亞已開始與日本、意大利、法國以及其他不受美國制約的外國公司簽訂合同。但這一切都將改變,美國石油公司被請了回來??ㄔ苾e幸逃生,但也只是暫時的。
時至2014年,中東和烏克蘭等地在美英的操控下戰亂不斷,目的是阻止歐亞大陸聯手。這一招不僅僅是要控制能源,更是借此控制特定的國家和國家集團,因為他們即將擺脫美元帝國七十多年的嚴密控制。這個美元帝國的背后,就是華爾街和倫敦城的大財閥。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撲克投資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Linda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南開大學傳播學專業,以國際權威網站發布的新聞作為原始材料,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讓您緊跟油氣行業商業發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