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深海能源大會:新形勢下的我國海工裝備發展與挑戰

油價持續低迷 海工裝備應何去何從

油價是驅動海洋能源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但是油價持續低迷,預示著海工裝備市場的“寒流”短期之內不會結束。

海工裝備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在低油價的現實和預期下,全球海洋油氣勘探投資支出放緩,很多油公司減少前期投資支出近1/3;截止15年上半年,油價下跌引發能源公司削減投資近1000億美元,很多新項目推遲或放緩。

油價持續低迷 海工裝備應何去何從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未來4~5年將減少投資37%,其中油氣勘探開發投資減少近500億美元。

全球海工裝備市場大幅萎縮

  • 15年1月~10月,全球各類海工裝備共成交140艘/座,其中鉆井平臺3座,生產平臺13座,海工作業及輔助船124艘;

油價持續低迷 海工裝備應何去何從

  • 15年1月~10月,海工訂單成交90億美元,同比下降75%。其中新加坡28.7億美元,中國24.2億美元。

鉆井裝備受低油價影響明顯

  • 低迷的市場加速了老舊平臺的閑置、拆解等;石油圈原創www.h29736.cn
  • 49座(31%)老舊浮式平臺閑置或待用,67座(42%)老舊浮式平臺未來2年內合同到期;
  • 43座(28%)高規格的浮式平臺未來2年內合同到期。

JACKUP鉆井平臺利用率

截止15年12月初,全球JACKUP(自升式鉆井平臺)共483座,但利用率已下降到82%。

深水半潛鉆井平臺、鉆井船利用率

截止15年12月初,全球浮式鉆井平臺(含鉆井船113艘)共310座,但利用率已下降到86%。

盡管去年以來油價下跌明顯,但全球原油需求仍保持增長趨勢,海洋油氣產量占比將進一步提高。

深水油氣資源是當前油氣來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15年以來,深水油氣產量急劇升高,從2千桶每天增長到了6千桶每天。

國外海工裝備發展現狀及趨勢

主流鉆井裝備

自升式鉆井平臺高規格化;海上油氣開發將向更深水邁進,墨西哥灣、巴西、西非、南海、北海及澳大利亞等將是深水油氣開發的主戰場,未來深水油氣勘探開發半潛鉆井平臺和鉆井船兩大主流裝備需求前景看好。石油圈原創www.h29736.cn

自升式鉆井平臺

自升式鉆井平臺逐步向高規格化發展:大鉤載荷2000,000+lb;堅固可靠的樁腿和升降系統;高壓鉆井系統。下表為主要鉆井平臺業主排名(擁有10座平臺以上的公司,截止15年12月)。

自升式鉆井平臺主流品牌:石油圈原創www.h29736.cn

  • F&GJU2000系列;
  • GUSTOCJ系列;
  • KEEPLBClass;
  • LeTourneauSuper系列。

主流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

世界上設計超深水鉆井平臺(船)較強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多個船型的品牌化、系列化。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品牌:

  • F&GExD系列;
  • GVA7500系列;
  • ENSCO8500系列;
  • DSS系列;
  • 海洋石油981。

主流第六代深水鉆井船船型

世界上設計超深水鉆井船較強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已經形成了多個船型的品牌化、系列化。

半潛鉆井平臺及鉆井船的發展趨勢

第七代超深水及新概念:GVA-8000、DS3810鉆井船、圓桶型鉆井平臺。第七代的發展趨勢為:

  • 水深向更深水發展—DS3810—工作水深12500英尺;
  • 平臺向深吃水發展—進一步改善運動性能;
  • 雙BOP采用20000psi—更安全,適應超深水。

第七代超深水鉆井平臺(船)主要技術形態:OVERDRILL鉆井船和新型鉆井系統等。

油價持續低迷 海工裝備應何去何從

主流生產開發裝備

海上油氣開發將向更深水邁進,墨西哥灣、巴西、西非、南海、北海及澳大利亞等將是深水油氣開發的主戰場,未來深水油氣勘探開發FPSO、半潛、TLP、SPAR、FLNG等主流裝備需求前景看好。新型浮式生產裝置近年來發展很快,主要包括:

  • RingPontoonType(EXMAR);
  • LargestSemi-productionUnit(GVA);
  • 圓筒型(SevanMARINE)。

海上氣田開發裝置FLNG:已進入工程實施階段,而且發展很快,如ShellPrelude項目(LNG年產能360萬噸)、馬來西亞PetronasPFLNG項目(LNG年產能120萬噸)。

我國海工裝備發展的形勢與機遇

近年來我國海工裝備產業快速發展 成效顯著

近年來,尤其是近五年國家加大了對海工裝備產業創新的支持力度,海工裝備實現了跨越發展,特別是2013年實現了新突破,其中自升式鉆井平臺和海工輔助船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自升式、半潛式鉆井平臺批量建造 自主研發取得突破

自升式鉆井平臺國內率先突破,2013年、2014年市場接單超過50%?!昂Q笫?81”成功建造,國內半潛鉆井平臺實現批量訂單承接。

FPSO研發設計及建造能力顯著提升

超大型FPSO關鍵技術研究成果顯著,首座30萬噸FPSO研制取得成功,多家企業正在積極承接國際市場FPSO項目。LNG FPSO、LNG FSRU總體設計技術正在積極推進,有力支撐中海油南海氣田開發裝備前期論證。

海工輔助船市場份額位居世界第一

大馬力三用工作船、3000米水深工程勘察船、高性能物探船、深水多功能水下工程船等一批科研項目取得突破。2013年承接海工輔助船104艘,39%市場份額;2014年接單149艘(45%市場份額)。

我國在海工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的總體差距

我國海工裝備還處于發展壯大時期,技術基礎仍較薄弱,與歐美、韓國、新加坡等國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總體水平處于第二、第三梯隊之間,尤其自主設計品牌、深水技術、EPC總承包能力、海工配套、水下設施等方面。

  • 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仍然依賴國外。
  • 配套能力嚴重不足,核心設備和系統主要依靠進口。
  • 專業化制造能力不強,大都還處于產業鏈低端。

我國海工發展面臨的形勢

需求放緩”、“產能過?!眱纱髥栴}突出

  • 2014年下半年以來,油價低迷和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海工市場大幅萎縮、形勢嚴峻;
  • 涉足海工企業超過30家,主要集中于中端及低端產品,結構性產能過剩。

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和產品發展迅速

  • 主流裝備作業能力不斷增強;
  • 浮式LNG技術廣受關注;
  • 水下生產技術高速發展;
  • 冰區技術日益受到重視。

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總體競爭格局仍將維持

我國海工發展的機遇

建設海洋強國,實現國家戰略需求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全球超深水油氣田,多個水深超過3000米

  • 全球超深水油氣田分布廣泛,絕大部分仍處于起步的勘探階段,未來發布前景廣闊。
  • 國內三大油公司已布局深水金三角:如安哥拉(中石化),尼日利亞(中海油),巴西(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墨西哥灣(中海油)。

南海深水油氣田開發前景遠大

  • 南海作為世界四大海洋油氣聚集中心之一,油氣資源量約占我國油氣總資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蘊藏深海。
  • 3000米水深以上海域約占南海海域一半面積,分布在南海中部區域。
  • 深海大慶: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公布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我國擬在南海深水區建出一個“深海大慶”,需要強大的深水裝備能力。
  • 中國南海面積是墨西哥灣的1.35倍,而深水鉆井平臺只有墨西哥灣的1.8%。

我國海工裝備發展的幾點思考

海工領域未來技術發展態勢

全球海洋油氣開發的總體趨勢是向深海和極地進軍,為應對油價低迷的“寒流”和適應低炭經濟時代的到來,除了更加強調安全理念外,經濟、高效、綠色、智能也是未來海工裝備產業的發展主題。未來世界上先進的深水海洋工程裝備的技術發展趨勢:

  • 鉆井深度超過12000米;
  • 工作水深超過3600米;
  • 環境越來越惡劣;
  • 裝備趨于大型化;
  • 甲板可變載荷更大;
  • 強調風險和安全的設計理念;
  • 平臺管理和設備控制趨于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

不斷創新推出各種新概念船型鉆井裝備、深吃水浮式生產平臺的開發方案,FLNG裝置將成為未來海洋天然氣開發的主力裝備。

海洋工程輔助船的發展態勢正朝著多品種化、多功能化、高智能化、全自動化等高新技術船型的方向發展,多功能復合型船、電力推進型船、動力定位型船已成為當今國際上研發的主力船型;適合于深海作業要求的大型海洋工程輔助船受到了國際上海洋石油界的關注,設計理念更加強調安全性、舒適性和環保性。

深海面臨的技術難題和挑戰

  • 臺風、颶風等帶來平臺損壞,設計、建造新挑戰、難題;
  • 極地海洋工程裝備面臨的技術挑戰。

我國海工裝備發展的幾點建議

主動作為、加強溝通,適應近期市場—了解近期船東在做什么

  • 技術創新,提高效率:通過技術改進和創新減少井口安裝時間,縮短非服務時間;加強與客戶合作,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 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優化成本結構(裝備投資、運營及維護等);優化組織架構及業務運作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程序文件;加強標準化等;
  • 差異性競爭,實現利益最大化:定位經濟型鉆井平臺,瞄準東南亞、中東市場,低成本營運,如Shelf Drilling;定位高規格平臺,瞄準高端開發市場,如Seadrill、Transocean、Rowan、Ocean Rig等。

抓住機遇、加強研發,瞄準未來市場—加強技術攻關,完善海工裝備研發技術體系

  • 圍繞實現造船強國目標,加快縮小與歐美、韓國及新加坡等國在海工裝備方面的技術差距;
  • 基于我國在鉆井平臺(船)、浮式生產平臺、海工輔助船等三個領域的工程經驗和技術基礎,重點梳理分析制約我們海工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
  • 瞄準若干個重點發展方向逐步實現突破。

抓住機遇、加強研發,瞄準未來市場—創品牌、占高端,實現海工做強

  • 圍繞船舶工業海工裝備制造轉型升級和構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支柱地位;
  • 基于創建質量品牌和提升高端海工裝備科技創新能力的總體要求,選擇一些重點產品從技術性能指標、建造成本及建造效率、品牌、專利、知識產權等方面梳理技術差距;
  • 根據國內現有技術基礎、并結合未來市場需求情況,選擇若干個海工裝備重點產品,系統性攻克存在的技術差距,打造品牌工程,為實現海工做強奠定基礎;
  • 圍繞船舶工業海工裝備制造轉型升級和構建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支柱地位;
  • 基于創建質量品牌和提升高端海工裝備科技創新能力的總體要求,選擇一些重點產品從技術性能指標、建造成本及建造效率、品牌、專利、知識產權等方面梳理技術差距;
  • 根據國內現有技術基礎、并結合未來市場需求情況,選擇若干個海工裝備重點產品,系統性攻克存在的技術差距,打造品牌工程,為實現海工做強奠定基礎。

抓住機遇、加強研發,瞄準未來市場—推進關鍵設備國產化,提高集成能力和裝船率

  • 針對已經形成自主設計能力的海工裝備產品,進一步增強對關鍵系統和設備、系統集成能力的研究;
  • 針對有工程基礎的海工裝備產品,重點推進關鍵系統和設備國產化,如鉆井系統、動力定位系統、升降系統、電站及水下生產系統的產業化。

尋求合作、共享資源,做大國際市場—借力提升、縮小差距

  • 提高軟實力,走專業化發展道路:我們硬件設施好,軟實力弱,必須建立并完善海工制造及管理體系,不能把海工作為應對船舶主業的“權宜之計”;
  • 深化國際合作,拓展國際市場:創新對外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構建海工業務合作和配套體系,先從分包做起,加強業績和經驗的積累,逐步提升總包能力。

2016深海能源大會

深海能源大會:新形勢下的我國海工裝備發展與挑戰

深海能源大會是國內唯一由政府全力支持、中海油全面配合、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積極參與的行業盛會,是海洋資源及油氣領域的“博鰲論壇”,單就中海油總公司和各級分公司參會者就超過100人。

2016深海能源大會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同主辦,于11月24-25日在??谂e行,以期利用海南省獨特的南海資源優勢及區位優勢,抓住建設南海資源開發后勤保障基地的有利機遇,共同推進深海能源尤其是油氣資源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技術創新,促進我國海洋資源領域發展并推動對外合作進行。

屆時,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海南省原書記衛留成、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守為、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林忠欽、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副總經理呂波以及多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等重量級嘉賓將參加大會。大會規格較高,席位有限,審核較嚴,歡迎大家早日報名,報名方式及其他更多大會信息請訪問石油圈網站:http://www.h29736.cn/article/96921

來自/深海能源大會 ? ?編輯/張永君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白礬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油氣井工程碩士,長期聚焦國內外石油行業前沿技術裝備信息,具有數十萬字技術文獻翻譯經驗。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