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專注油氣領域
與獨立思考者同行

[CERAWeek解讀]劍橋能源周透視全球油氣業六大新動向

劍橋能源周透視全球油氣業六大新動向

2017年3月6-10日,第36屆劍橋能源周在美國休斯敦召開,主題是:改變的步伐——共建能源新未來(Pace of Change: Building a New Energy Future)。

全球五大石油公司的掌門人悉數亮相,資源國的能源部長們、國家石油公司的總裁們以及國際能源組織的相關負責人也有不少到場,不同業務領域的行業專家們聚在一起舉行了近80場平行主題會議。

與2016年能源周上大家普遍表現得比較沉悶和謹慎相比,今年的能源周則顯得更加輕松和樂觀。盡管仍處于低油價和低景氣周期,但行業復蘇的跡象非常明顯,行業的春天或許已經來臨。

新動向一:北美石油公司積極響應特朗普新政,力促實體經濟和制造業回歸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直強調“美國優先”原則。在工業與制造業領域,這一原則體現為扶持實體經濟,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增加就業崗位;在能源領域,則表現為重新重視傳統化石能源。特朗普上臺后簽署的一個法令就是批準了久拖不決且被前任政府否決的Keystone XL和Dakota Access石油管線。

本屆能源周以美國參議員蘇利萬(Daniel Sullivan)和加拿大易橋公司(Enbridge)總裁莫納科(Monaco)的演講盛大開幕,其用意很簡單、很直接——全力支持Keystone XL管線的建設和運營。蘇利萬主要從政府審批與監管的角度闡釋該項目可行;易橋公司作為一家加拿大公司和管道主承建商,認為該管線“資源落實、技術與資金有保障、環境和社區影響小,關健是還能帶來數萬個工作崗位”。

??松梨谑紫瘓绦泄傥槠潱―arren Woods)在演講中表示,將以實際行動支持美國實體經濟復蘇。伍茲稱,??松梨谝廊粚υ鲩L抱有信心,重點是在墨西哥灣的增長。公司將重新布局墨西哥灣,未來在美國墨西哥灣海岸的總體投入在200億美元左右,主要是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重點發展下游煉化產業,這將創造4.7萬個新的工作崗位,預計大部分永久性工作的薪水在每年10萬美元以上。

特朗普總統3月6日晚發表推文,對??松梨诘臎Q定表示贊賞。政府和企業一唱一和式的配合非常到位。此外,雪佛龍、西方石油、康菲等石油公司的總裁們也表示,將更加重視美國本土,特別是對二疊紀盆地的勘探開發投入。由此看來,回歸美國本土、聚焦美國能源業已經成為石油公司的共識,也是對特朗普重振實體經濟和制造業的給力之舉。

新動向二:美國“4D”能源政策將重塑北美能源業,推動石油企業轉型升級

美國特朗普時代的能源政策有何變化?本屆能源周為此專設了一場平行主題會議進行討論。與會對話嘉賓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愛迪生電器研究美國得州大學法學院、GE公司以及美國國家與戰略研究中心。根據專家對話與討論的情況,筆者將特朗普時期的能源政策歸納為四個“D”:即Deregulation(放松監管),Digitalization(數字智能化),Decarbonization(低碳發展),以及Diversification(多元化)。

“放松監管”,就是一方面要廢除或調整一些“有害且無用”的政策,例如“氣候行動計劃”和“美國水法”;另一方面要提高監管和審批的效率,改變原先動輒需要數月甚至數年審批能源項目的現象,新的能源項目特別是傳統油氣項目將重新得到重視和優待。

“數字智能化”,就是使能源行業更加智能化,目前業界開始探索在能源制造業大規模引進機器人的可能性,新的能源政策將對此進行引導和傾斜。

“低碳發展”,并非指特朗普將像其前任那樣,積極響應氣候變化倡議、支持《巴黎協定》等,而是要在傳統能源行業大力發展和推廣清潔技術,例如致力于發展清潔煤炭技術,復興美國煤炭工業。

“多元化”,就是未來美國能源產業要形成煤炭、石油天然氣、核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多元發展的局面,改變上屆政府偏重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導向,將發展重點更多地放在美國國內石油、頁巖氣、煤炭以及核能產業上。

與奧巴馬注重可持續發展和清潔低碳發展的“理想主義”能源政策相比,特朗普更加偏好充分利用本國能源優勢的“現實主義”做法。這種轉變無疑將推動美國能源企業的全面轉型。當然,這絕不是簡單地回歸過去,而是助推實體經濟和制造業再創輝煌,是螺旋式上升。

新動向三:聯手穩定國際原油市場成為新常態,但不要對沙特阿拉伯或俄羅斯期望過高

沙特阿拉伯能礦大臣法立赫(Khalid A. Al-Falih)的演講和隨后與丹尼爾·耶金博士的對話是本屆能源周的一大看點和亮點。法立赫及其背后的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油氣市場的穩定者、調節者,此次是他就任石油大臣后首次亮相劍橋能源周。他的演講首先談到了歐佩克和非歐佩克主要生產國要加強合作,聯手共同穩定全球油氣供應市場。耶金博士對此用了一個“溫柔的手”來形容,言下之意,是希望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等全球重要石油生產國對市場要“輕輕撫慰”,而不是“粗暴干預”。法立赫對此表示贊成。

法立赫同時強調,沙特阿拉伯與俄羅斯達成限產協議是平等和透明的,沙特阿拉伯會兼顧本國利益與全球油氣市場的共同利益,“沙特阿拉伯不會允許自己被他人利用!”他的這句話意味深刻,全球油氣市場立即對此作出反應,當天油價的分時圖顯示,油價從日內高點下跌1美元/桶,約2%。后續幾天,油價繼續下跌,從55美元/桶跌至目前的50美元/桶左右。

能源周期間,筆者與一些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即國際油價回升并逐步企穩,石油企業已逐步走出前兩年的“掙扎期”,公司經營已進入一個相對的“穩健期”。這種穩健是十分必要的,石油公司能夠不再膽戰心驚地應對日常運營,可以騰出手來進行一些事關長遠的轉型和創新。

新動向四:美國大規模出口LNG“攪局”,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或將成為未來較長時期全球天然氣及LNG市場的“標桿價格”

根據此次能源周上專家們的分析,全球天然氣及LNG生產與貿易業務前景堪憂,且可能將持續5年以上。IHS公司數位天然氣及LNG專家表示,未來5~7年,全球LNG產能將激增50%左右,達到4億噸/年以上,全球LNG市場將出現嚴重過剩的局面。也就是說,從目前到2020年前后,全球新增的LNG產能將達到2億噸/年左右。其中,澳大利亞新增8000萬噸/年以上,美國新增6500萬噸/年以上,卡塔爾新增5000萬噸/年以上,俄羅斯至少新增1600萬噸/年(中國石油和道達爾共同參與的亞馬爾LNG項目)。

另一方面,全球LNG消費需求增長量至多為1億~1.2億噸。也就是說,在2020年前后,全球LNG產能將過剩0.8億~1億噸。專家表示,如果沒有美國這樣新加入LNG出口大國的“攪局者”,全球LNG產銷基本保持平衡。就在3年前,業界還沒有預測到美國天然氣及LNG一體化項目可供大規模出口。而且,由于管網等基礎設施發達、天然氣開采成本較低、市場靈活等一系列優點,美國出口的LNG貿易價格(FOB)極具競爭優勢,將維持在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左右。

目前,只有俄羅斯出口至歐洲的管道氣價格可以與之相提并論,其他的LNG生產大戶的交易價格均遠高于此價位。這就形成了美國LNG生產商和俄羅斯天然氣企業競爭歐洲市場的局面。結果要么是俄羅斯讓出部分市場份額,要么是美國大規模削減LNG產能,推遲一些LNG項目的最終投資決策(FID)。

因此,有參會專家認為,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的交易價格將是未來較長一個時期全球天然氣及LNG市場的“標桿價格”。成本低于此價格就能盈利,有競爭力的天然氣成本管控將是第一要務。

新動向五:相比油砂等其他非常規資源領域,大石油公司更看重深水油氣勘探開發

此次能源周上,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總裁帕倫特(Pedro Parente)和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總裁塞特勒(Eldar Saetre)被安排同時登場。這兩家公司的一個共同點是,均在深水勘探開發方面擁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和能力。兩位總裁不約而同地提到,要發揮公司深水勘探和工程作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和杠桿效應,并通過技術創新不斷降低深水項目的桶油成本。塞特勒表示,他們將更加重視在巴西海域的深水項目,并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加強合作。

BP公司總裁戴德立在與耶金博士對話時也表現出對深水作業的偏好。盡管發生了2010年“深水地平線”事件,但BP目前仍然熱衷于深水項目,繼續在墨西哥灣進行超深水開發。這一方面是受BP文化、風險偏好所致,另一方面,正如戴德立所言:“只要你找對地方,超深水項目是非常賺錢的?!睔づ艭EO范博登也明確表示,公司未來的戰略重點就是兩大領域:天然氣和深水。2016年,殼牌還收購了一些深水項目。

筆者認為,深水項目之所以在當前較低油價下依然受到國際大石油公司的青睞,一是深水業務領域的門檻較高,參與者較少,容易形成壟斷優勢和后續超額回報;二是盡管深水業務的前期投入(固定成本)很大,但只要地下儲量豐厚,桶油成本將被逐步攤薄,后續盈利空間大;三是對未來油價穩中有升表示樂觀,一些已投產的深水老項目平均盈虧平衡點已在50美元/桶以下。

新動向六:風險勘探仍然是國際大石油公司發現規模儲量的重要方式

在一場“勘探的未來”的平行主題會議上,埃尼、BP、道達爾和美國墨菲(Murphy)公司的高管分別就各自的勘探策略和業務重點進行了分享。埃尼集團美洲分公司高級副總裁分享了該公司的勘探策略及其在埃及Zohr區塊上“超級天然氣大發現”的案例。在埃尼集團,勘探業務被定位為“價值創造的驅動”;公司認為“鉆頭一開,價值就來”。同時,該副總裁也坦誠,油氣勘探當前仍然面臨諸多挑戰。他指出,對石油公司而言,風險勘探屬于“長周期、高回報的內生增長方式”,而目前疲于應對低油價下的日常運營管理讓石油公司對勘探業務有點力不從心。但他表示,埃尼集團會堅持既定的勘探策略,一如既往重視勘探業務,而不是通過兼并收購或非常規業務推動公司增長。今后4年,埃尼計劃實施115口探井,預計將會獲得20億~30億桶的權益可采儲量當量。確實,埃尼對勘探業務的專注使其獲得了巨大成功,典型的成果便是其在東非(莫桑比克)和北非(埃及)均獲得了世界級天然氣大發現。

道達爾集團勘探板塊的高級副總裁也強調了勘探業務“無與倫比”的重要性。他表示,在道達爾的全球勘探資產組合中,50%的資產屬于核心潛力區,25%屬于滾動擴邊區,剩下25%屬于新興前沿區。上述勘探資產大約還有30億桶的高品質待發現權益可采儲量。未來幾年,公司年均新增勘探權益可采儲量將在5億桶左右,每年的勘探資本性支出為12.5億~15億美元,預計年均桶油發現成本在3美元以下。另外,BP的勘探業務總裁以及墨菲公司的新項目開發及勘探業務副總裁均看好各自的勘探業務,并將重點關注深水勘探。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國際石油經濟,本文節選自《國際石油經濟》2017年第3期文章《從2017年劍橋能源周看全球油氣業六大新動向》,作者陸如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認證作者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
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白丝,国产成本人h动漫无码欧洲,成人无码影片精品久久久,亚洲一区无码精品网站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