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尼日利亞、利比亞、挪威等多地出現原油供應中斷事件?!度A爾街日報》對全球13個主要產油國每桶原油的平均生產成本進行了抽樣調查,從生產成本可以引發對原油供應、復產及油市價格戰的探究。
近日,《華爾街日報》對全球13個主要產油國每桶原油的平均生產成本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中包含稅費、資本開支、采油成本和管理費(含運費)。結果顯示,英國、巴西和尼日利亞排在最高的前三位,其生產成本分別是44.33美元/桶、34.99美元/桶和28.99美元/桶。
本次調查結果如下(美元/桶):
英國:英國由于其復雜的海上地質構造和多變的氣候,基本上是全球生產成本最高的國家。英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石油生產,時至今日,剩余可采資源開發需要極高的技術工藝,且隨著管道、生產平臺和終端等基礎設施不斷老化,直接導致設備升級和維護費用攀升。
巴西:2016年1月,受深水采油成本較高和貪腐丑聞影響,巴西石油產量降至18萬桶/日,國家石油公司修改2016-2020年投資計劃,總投資額從1303億美元降至983億美元。
尼日利亞:尼日利亞是非洲最大的產油國,然而近年來社會動亂和盜油事件限制其陸上資源開發進程,因此大多數新項目分布在作業環境相對安全的海上,從而導致尼日利亞油氣作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提高。2016年初,殼牌出于成本考慮,宣布推遲開發尼日利亞的深水項目。尼日利亞油氣投資者需要支付每桶4.11美元的稅費、13.1美元的資本開支、8.81美元的采油成本和2.97美元/桶的管理(含運費)費用。
委內瑞拉:委內瑞拉以2980億桶的石油儲量位居全球首位。但因重油領域投資不足,該國石油產量連續兩年呈現下降趨勢。委內瑞拉稅費占生產成本的37.9%,投資者繳納的稅費占其總利潤的50%。
加拿大:加拿大油砂儲量豐富,該國油氣產量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艾伯塔省北部的油砂。由于油砂的開發周期長,要求較高的基建開支,從而導致其采油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例高達43.4%。加拿大石油貿易長期保持在較低水平,原因是其原油品質較低,且管道出口能力有限。
美國(頁巖油):美國油氣行業在長期連續減產后迎來了頁巖油開發熱潮,從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為投資者贏得了喘息之機。美國對油氣行業征稅種類繁多,且各州對油氣投資者征稅標準不同,稅費平均占生產成本的27.5%。美國目前采用較為昂貴的水平井和水力壓裂結合的鉆井技術開發頁巖油,但是其生產成本仍低于尼日利亞,僅為23.35美元/桶。
挪威:挪威現有的油氣資源多分布在遠海水域,其開采和運輸難度大,因此該國的開發和運輸成本相對較高。目前,遠海資源并未完全得到開發,仍有豐富的油氣資源有待發掘。
美國(常規):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地區的油氣開發成本,隨著井深的增加而激增。2009年該地區石油產量達到156萬桶/日的產量高峰,之后產量不斷下降。隨著近年來多個大型項目投產,該地區的產量于2015年升至154萬桶/日。
印尼:25年前,印尼石油產量曾達到200萬桶/日的產量峰值,然而隨著老油田紛紛進入生產后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以提高采收率。新的開發項目則面臨技術和成本兩方面重大挑戰。新老油田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導致其采油成本占生產成本的34.9%。雖然政府已引入更為優惠的投資合作政策,但該國總體的油氣政策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投資步伐。
俄羅斯:受惠于豐富的陸上石油資源、廉價的勞動力、發達的管道網絡、加工廠和其他基礎設施,俄羅斯是全球采油成本最低的國家之一。但是俄政府對鉆井和出口所征收的稅費大幅提高生產成本。
伊拉克:伊拉克是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理論上該國生產成本較低,但是由于政治、安全等現實因素制約,導致其資本開支和運輸費用居高不下。
伊朗:伊朗受到長達三年的核制裁后,目前正試圖重振石油工業。與其他資源國相比,伊朗的生產成本擁有顯著的優勢。
沙特:沙特由于其油藏規模大且埋深較淺,是全球采油成本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由于沙特油氣資源分布于內陸地區,原油的運輸費用高于其采油成本和資本開支。
國際油價在100美元/桶水平時,油氣行業利潤豐厚,資源國政府和油公司收益頗豐。然而在當前油價水平下,除去附加費用后,生產成本較高的油公司僅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為擺脫油價低迷帶來的經營困境,諸如沙特、挪威等產油國已經決定控制開發成本,而殼牌、雪佛龍等國際石油公司則以削減開支和裁員等方式應對低油價。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金十新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甲基橙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