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下跌以來,石油公司普遍降低投資預期,延遲或減少項目,重新評估資產業務,勘探開發投資大幅降低,油田裝備制造、技術服務、工程承包市場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規??傮w都在減小。
由于各自業務領域情況不同,受到低油價影響的先后順序和程度也不一樣。首先受到沖擊的是北美陸上鉆井承包市場,鉆井數量大幅下降的同時,已鉆井的未完井數量也在增加,業務量下降。眾多鉆井公司業績虧損、股票貶值,不得不選擇裁員、淘汰鉆機等方式來縮減成本、收縮業務。隨后,陸上物探、測井等眾多領域先后受到影響,部分公司拋售陸上裝備和低端海上裝備,并逐漸向軟件研發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擴展業務。
近期,由于國際油價仍沒有恢復到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深水油氣開發的營收平衡點60美元/桶,原先認為因長期性而受影響較小的深水油氣開發業務,也陸續有大項目宣布延遲或者取消。這意味著近兩年的持續低油價已徹底影響到各大領域的關鍵項目,油田服務市場可能會進一步萎縮,未來對于前幾年高油價時期蓬勃發展的油田服務公司來說,形勢可能更為嚴峻。
在作業量大量減少、市場大幅萎縮的情況下,油田服務公司如何挺過這段時期?如何在未來市場中爭取更高的市場份額、打造更強的競爭力?通過梳理近兩年來油田服務市場中的變化,我們能夠從中找出一些趨勢,為油田服務公司未來發展提供一些啟迪。
技術優化降本
借鑒北美頁巖油氣作業經驗
盡管致密油氣開發作業量大幅下降,但市場中仍呈現出積極的方面。致密油單井產量不斷上升,單鉆機鉆井進尺增加。油田服務公司的業務量雖然縮減,但持續進行作業技術優化和管理創新,大幅度降低了成本。而伴隨著國際油價的緩慢復蘇,致密油氣開發獲利空間正不斷增大。
本輪油價下跌以來,北美頁巖油氣開發成本普遍降低20%左右,鉆井速度普遍提升,非作業時間和材料成本基本降低了12%。在此過程中,鉆完井設計和現場施工方面都有新突破和新跡象。
一是壓裂設計方面,重復壓裂,增加壓裂段數(減小壓裂簇間距),并加大支撐劑量。重復壓裂單井完井成本約為普通單井鉆完井成本的25%,初始產量最高能達到原井初始產量的98%,月度產量增長最高達85%。Eagle Ford和Bakken頁巖新建井中每月有26%和22%采用降低壓裂簇間距,部分公司應用比例達50%,使區域開采成本降低20%至25%。二是鉆完井設計方面,加大水平井段長度,單井場多產層,應用水循環系統降低水成本。通過對水的循環利用,可以使單井鉆完井成本降低45萬至100萬美元。三是作業施工方面,減少非作業時間,壓縮材料成本,提高物流管理精度,廣泛采用了具有自移動能力的鉆機。2014年,北美陸上鉆井平臺中有60%具有自移動能力。采用批量鉆井進行工廠化鉆完井,且67%的工廠化作業采用了交叉壓裂。四是通過管理優化作業流程和物流,工廠化和交叉壓裂能夠降低成本約26%,底部鉆具組合優化、鉆井流體優化、完井設計優化和最佳實踐、需求計劃、直接材料來源等能降低成本約23%。
技術創新方向
順應油氣工業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更多非常規、深水、深層、極地等資源進入主力開發序列,新技術新工藝有待進一步跟進。老油田開發中,更多上產和疑難問題有待工程技術解決,套管修復、打撈、廢棄物處理等非主力業務也成為工程技術服務業務市場中的贏利點。同時,非常規、深水、深層、極地等資源的進一步開發,作業環境和資源品質劣質化,以及非常規油氣所需的大量高效快速工程技術作業,將對工程技術服務要求越來越高。
未來,技術創新應順應油氣行業技術發展的趨勢。重大工程技術、裝備和軟件仍為勘探開發效益提高的核心利器,是國際工程技術服務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雖然全球工程技術服務市場大部分領域仍延續著巨頭壟斷的市場,但創新型、專業化小公司仍將憑著技術優勢獲得市場。高溫高壓、高效破巖、環保安全等“兩深一非”勘探開發技術和裝備快速發展的同時,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和融合,使工程技術和裝備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向集成化、智能化、可視化、實時化、綠色化技術發展趨勢日漸明顯。物探技術向油田開發延伸,形成勘探—開發—生產全程物探服務鏈,高精度、深探測、高性能裝備不斷發展和測量方式的不斷突破,自動化鉆機、旋轉導向、工廠化作業等新型低成本高效作業技術和方法加快了在新資源領域的應用,高效、高產能、安全環保的壓裂等增產技術成為未來發展方向,超深水鉆井、海底工廠等技術推動著海上油氣工程技術的全面革新。
技術獲取方式
歷史兼并購事件帶來的啟示
當前,油田市場大型油田服務公司廣泛采用了兼并購方式獲取技術和拓展業務。
1999年以來,斯倫貝謝不斷在地球物理、水下、裝備等領域兼并公司,加強業務能力。在2006年至2011年間,其18%的業務來自于兼并購,最終得以在2011年將業務調整為油藏表征、油藏生產和鉆完井三大業務。隨后,持續收購Tesco套管鉆井公司、史密斯國際等公司,拓展了材料和技術裝備業務,加快了鉆完井等工程、裝備與地質資料結合的步伐,率先建立了勘探開發一體化部門(IPM)。而近年來,斯倫貝謝在獲取深水技術過程中也開展了大量兼并購,2011年收購了海底裝備供應商Frame公司,2013年完成與卡梅隆合資組建海底油氣市場生產和開發產品、系統和服務商OneSubsea公司,隨后將卡梅隆收購。哈里伯頓、貝克休斯、威德福等公司的成長路上也不乏兼并購案例。
低油價時期的兼并購往往是大型油田服務公司在判斷油氣技術和市場發展趨勢后的戰略舉措,對未來高利潤業務的增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市場在上升期,兼并能夠使業務和市場快速擴張。在本輪油價下降前的深水鉆井市場中,Seadrill公司和ENSCO公司的發展最為典型。Seadrill公司經5年時間大量收購發展躍居第二,ENSCO也經海上鉆井、深水鉆井等戰略調整,對深水、超深水技術的裝備進行持續的投入,通過4次大的戰略兼并,成為第三大海上鉆井承包商。
盈利模式創新
整合業務鏈提高利潤空間
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仍是國外服務公司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空間的有效途徑。在本輪油價走低期間,斯倫貝謝、哈里伯頓和貝克休斯等大型服務公司的兼并購活動,甚至中小型服務公司的合并、聯合等案例,都體現了對未來業務產業鏈的新利潤增長點擴展趨勢,以及對現有資產整合降本提效特點,主動采取研發、制造、服務一體化模式,強調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業務鏈上的總體利潤空間更為穩固,有更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在業務上,突出前期工程技術與地質環境情況無縫結合,以及后期技術服務與油田生產深度匹配。
油田服務公司正積極向綜合性服務公司方向發展,提供集地震采集、處理、解釋和油藏工程、鉆完井優化、生產設計和增產等多領域一體化服務,通過內部數據共享,推動勘探、開發、工程協同工作,促進部署、產能和工作量的多重優化,最終實現油田開發生產效益最大化。斯倫貝謝一方面在全球廣泛裁員降成本;另一方面加速開展了在深水、工程、裝備制造等領域的兼并購,宣布兼并卡梅隆、歐姆龍等海工和裝備公司,明確了將業務鏈延伸至深水和海底裝備業務的意圖,業務鏈條進一步擴張。同時,中等油田服務公司,如Technip與FMC的合并也讓業界感到吃驚。兩家公司業務都處于盈利狀態,在各領域都排在前列,但雙方選擇了合并,使最終合并后的TechnipFMC公司涵蓋工程設計、陸上和海上工程建設、海工裝備等主要業務,業務鏈更為完善,運營成本進一步降低,利潤空間更大,最終兩公司實現了雙贏。
市場拓展渠道
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階段正是油田服務公司拓展海外業務的戰略機遇期。借鑒大型油田服務公司在全球各地區及中國本地化的經驗,中國油田服務公司應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周邊國家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進程。
首先,應與地區油公司充分戰略合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應對低油價,實現全面支持和參與各國油公司業務,全力支持油公司降本增效,提高效率,達到雙贏。其次,應實現合作模式多樣化,在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國家的有利政策,推動“資本+技術服務”“商品和服務換油氣”等方式的合作,全力維護地區油氣正常生產,消化國內常規油氣技術和裝備產能,在生產設備改造與更新、設備后期維護與安全防護全面參與,形成中國石油技術和裝備的“一帶一路”業務市場布局。再次,應充分融入地區油氣業務勘探開發技術的前沿攻關,借助國內外的科研資源,形成地區特色的高精尖技術,提高我國油田服務公司的技術水平和作業能力。最后,應開展相關機制研究,推動長期合作,在國家“一帶一路”能源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形成長期穩固的油田技術服務業務和市場,使油田服務業務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長期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版權聲明|文章來自《中國石油報》6月13日2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站任何文章:
-
- 甲基橙
-
石油圈認證作者
- 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長期聚焦國內外油氣行業最新最有價值的行業動態,具有數十萬字行業觀察編譯經驗,如需獲取油氣行業分析相關資料,請聯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